點滴學習,終身成長,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10期 | 老林成長記
行為科學家賈森·赫雷哈曾經寫到:“簡單地說,習慣是解決我們環境中反復出現的問題的可靠方法。”
那么,如何多次重復養成習慣呢?
在前幾天的訓練營中,小俊老師,給我們分享了一個概念:“習慣循環”,養成習慣的過程是一個循環,不斷循環往復,習慣就逐漸養成了。
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四個簡單的步驟:提示、渴求、反應和獎勵。
首先,是提示。
其次是渴求,也是每個習慣背后的動力。
第三步是回應。
最后,回應會帶來回報。
首先,是提示。這個提示觸發你的大腦啟動某種行為舉止。這是預測回報的零碎信息。我們的史前祖先會特別留意那些表明重要獎勵(如食物、水和異性)所在的線索或提示。今天,我們大部分時間都用于尋求次要回報的線索,比如金錢和名譽、權力和地位、贊揚和認可、愛情和友誼,或者個人滿足感。(當然,這些追求也間接提高了我們生存和繁殖的概率,這是我們所做一切的深層動機。)
你的頭腦在不斷分析你的內外部環境,尋找獎勵所在的線索。因為線索是我們已然接近獎勵的第一個跡象,它自然會導致人們滋生渴望。
其次是渴求,也是每個習慣背后的動力。沒有某種程度的動機或欲望——不渴望改變——我們也就沒有采取行動的理由。你渴求的不是習慣本身,而是它帶來的狀態變化。你渴求的不是吸煙,而是吸煙帶給你的解脫感。刷牙不是你的動機,而是清潔的口腔帶給你的愉悅感。你打開電視的原因不過是你想娛樂。每一種渴求都與改變你內在狀態的強烈愿望有關聯。
第三步是回應。回應是你的實際習慣,它的形式可分為思想上或行動上的。反應發生與否取決于你有多大的動力,以及所要采取的行動難易程度。如果一個特定的行動需要你付出超預期的體力或腦力,那么你不會去做。你的反應也取決于你的能力。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只有當你有能力做到的時候,習慣才會出現。如果你想扣籃,可又跳不高,根本夠不著籃框,那就算了吧,今后可以不用想這事了。
最后,回應會帶來回報。獲得獎勵是每個習慣的最終目標。提示的作用是讓你注意到獎勵的存在。渴求是想要得到獎勵,回應則是獲得獎勵。我們追求獎勵是因為它們有兩個目的:
(1)滿足我們的需求;
(2)它們對我們有教益。
獎勵的首要目的是滿足你的渴求。是的,獎勵本身就是益處。食物和水提供給你生存所需的能量。獲得晉升會帶來更多的金錢和尊重。保持身材可以改善你的健康和約會的成功率。但更直截了當的好處是,獎勵滿足了你對吃東西、獲得地位或贏得認可的渴求。獎勵能在短時間內讓你感到心滿意足,暫時得到解脫。
其次,獎勵教會我們哪些行為值得記住并應用于未來。你的大腦是獎勵探測器。在你的一生中,你的感覺神經系統會不斷監測哪些行為能滿足你的欲望并帶來快樂。快樂和失望的感覺是反饋機制的一部分,幫助你的大腦區分有用和無用的行為。獎勵會終結反饋循環,完成整個習慣形成的循環。
舉例:
比如忙碌一天的人,可能會感到身體有些疲乏,或者說生活中有些煩躁的情緒。這個時候,往往很多人會選擇喝上一杯。于是去買了一點酒,回來喝了酒之后,酒中含有胺類物質,胺本身就是兒茶酚胺類物質,會刺激交感神經末梢釋放腎上腺素,而腎上腺素具有收縮血管和升高血壓的作用,所以就有點暈乎乎的感覺,可以暫時的原理煩躁情緒,并且血液循環加快,疲乏會有舒緩的感覺。
在這個習慣里,任務就是身體疲乏和煩躁情緒,渴求是緩解這種感覺,反應是買酒來喝,回報就是滿足了口腹之欲和達到了舒緩的目的。
+你和馬云天壤之別?巴菲特不這么看!
+刷完七夕朋友圈,好的婚姻沒這四字!
+兩個看似“弱智”的故事,細想起來很扎心!
+看過這部電影,你的心頭難逃一擊!
+馮唐是不是熬了一碗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