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是由眾多恒星組成的一個巨大天體系統,恒星的數量一般在幾千萬到上萬億顆左右,而直徑也更是橫跨上千光年乃至上百光年之間。并且它們在宇宙中幾乎數之不盡,
據天文學家通過哈勃望遠鏡所拍攝的宇宙深空照片估計,在我們可觀測的宇宙范圍內,星系的總數最少在2000億到1萬億個以上,這是怎樣的概念呢?
如果將地球的每一粒沙子比作星系,那么數量甚至超過了地球上沙子的總和,可以想象星系多到何種地步。
而且在如此多的星系中,他們的樣貌也各不相同,其主要分為三個類型,分別是橢圓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不過除了以上這三種常見的星系類型外,在宇宙中還存在著一些外貌奇特的其他星系,今天我們便來聊一聊一個形狀奇特的星系。
上圖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一個極為著名星系,名為哈氏天體。他位于北天的巨蛇座方向,距離地球大約有6億光年,其直徑比我們的銀河系略小,大約在10萬光年左右。最早由天文學家亞特霍格在1950年發現。因此他也被稱為霍格天體
霍格天體屬于環狀星系,最奇特之處就是他擁有個環狀結構,核心與外圍是分開的,在外圍是由明亮的藍色恒星組成,核心則是年老的紅色恒星組成,而中間幾乎沒有任何天體。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想試圖解開霍格天體的形成原理,在剛發現時期霍格曾猜測,他們可能并不是同一個天體,而是以為是由于引力透鏡效應造成的,我們知道引力透鏡效應就是一個大質量天體會使周圍時空發生彎曲現象。
假如另一個天體處于觀測者的同一條直線上,那么后方的天體的光將會被前方星系的引力偏轉發生畸變產生弧形。類似一個凸透鏡的效應。但后來隨著進一步觀測發現,霍格天體的核心與外圍卻有著相同的紅移現象,這說明他們是一體的,由此否定了這種猜測。
之后科學家又提出了多種猜測,如碰撞說,認為霍格天體是由一個極快的小星系從另一個大星系核心穿插而過,導致出現了特殊的環狀密度波,才最終形成了外圍的圓形結構,不過天文學家并沒有在附近找到小星系的痕跡,因此也否定了這種猜測。
還有一種猜測認為,霍格天體曾經可能是一個棒旋星系,由于某種原因導致旋臂不穩定,使得外圍的恒星向外移動然后形成了圓形,但后來這種猜測也被否認了,因為棒旋星系的核心幾乎都是扁平狀結構,然而霍格天體的核心卻是一個球狀的。
所以到目前為止,關于霍格天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再經過多年的研究下,還依然是一個未解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