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在江西,一母親騎電動車帶著倆娃被交警攔下罰款。于是她在路邊情緒失控,哭喊“我能怎么辦,難道要殺一個嗎?”事情引發熱議之后,網友們比較理解這位母親,紛紛表示“給兩個孩子都戴上頭盔,是這位媽媽最后的努力了……”
這種情況是沒法“一刀切”去評價的,就像之前作假身份證調低年齡去工地的64歲老樊一樣,老樊最終因為造假證被行拘并罰款500元,我也只能說希望地方警察執法有溫度,其他的,又能如何呢?
你能要求他們放人嗎?理由呢?
這會兒依舊如此,希望也能執法有溫度吧,畢竟就如同那位母親說的一樣,她能怎么辦?
她解釋時間緊張自己沒法先送一個再送一個;又一時間情緒崩潰坐在地上大哭說只有自己可以照顧他們,先送一個另一個就沒人照顧;起早給他們做了飯又怕遲到遭老師懲罰,孩子的父親在外地打工自己不會開汽車也沒有汽車……生活壓力經濟壓力心理壓力,力力疊加。
我反正是很同情這位母親,也認同她的話:她能怎么辦,她是想好好養大兩個孩子,有什么錯呢?
想起了《水滸傳》里很微妙的一個故事細節,不知道是施耐庵有意為之,還是順手帶過。
大家都知道,主線人物魯達幾拳打死鎮關西,這才有了后面“魯智深”這個名字。那大家可知道,魯達打死鎮關西之后,迎來了一個怎樣的判決?
其實魯達一發現鎮關西沒氣兒了,就立馬收拾包袱跑路。但是魯達跑了,地方官又限期差役緝捕真兇,差役沒辦法,府尹也沒辦法。于是他們“鄰佑杖斷杖有失救應。”
這不是扯淡嗎?鎮關西被打死了,官府抓不到兇手,就去打鎮關西的鄰居,理由是這些鄰居沒有去救人。
鄰居又能怎么辦呢?就魯達那膂力,鄰居上去頂個卵用,無非就是被痛打一頓。不救應會被打,救應了可能會被打的更慘,到哪說理去?就怪他們不該生下來成了鎮關西的鄰居唄?
這就是宋朝狗血的地方,類似的細節并不止這一處。再有楊志賣刀,潑皮搞事被他殺了,在場的人立刻就跑。其實你跑了也沒用,官府一查,還不是通通抓起來打,于是楊志高喊:“灑家殺了這個潑皮,怎肯連累你們!潑皮已經死了,你們都來同灑家去官府里出首。”
楊志的行為,讓街坊少挨了頓打,之后連牢里的看守都可憐他是條好漢,不來問他索錢,甚至對他好生照顧。街坊更是湊錢幫他上下打點,送吃的送喝的。最后楊志被刺配,他們又一次湊錢出來給押送的公人和楊志……
沒說錯吧,鄰居能怎么辦呢?街坊又能怎么辦呢?不是碰到了楊志,他們還得倒霉。
這就是普通人無法改變的無奈,好比說你坐在路邊吃一碗蔥花面,結果對面店鋪干起架來,有人被捅死了……呵呵,那恭喜你中獎了,等著被抓到局里挨板子吧。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除了一句臥槽,其他無言以對。
可在宋朝那會兒,沒啥好說的,他的確是只吃了碗面,但是他為什么不沖上去救人?一頓板子少不了,弄不好還得坐幾天牢。小人物式悲哀,僅有一聲嘆息聊以慰藉:我能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