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衛組織給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病毒命名有“門道”
1月13日,泰國報道1例來自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患者現在泰國接受治療,病情穩定,預計將在未來數天痊愈出院。
這是首例在中國以外地區發現的感染病例,引起多國關注。英國政府、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均已在官網發布旅行風險提示和預防感染的措施指導。
英國政府網站發布公告提示疫情相關風險。/網站截圖除了泰國的病例之外,新加坡衛生部1月5日發公告稱,發現首個不明肺炎可疑病例,后經調查檢驗證實與武漢新型肺炎無關。韓國疾病管理本部8日表示,韓國出現首例“不明原因肺炎”疑似病例,3天后排除了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
世衛組織在聲明中說,在其他國家發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病例并不令人意外,呼吁其他國家繼續做好監測等工作。不建議對中國實施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
世衛組織建議采取一些衛生防護措施。/世衛組織推特14日,武漢市衛健委在官網發布《新型冠狀病例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識問答》,對武漢市新型肺炎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針對傳染風險,問答中提到“尚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不能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
世衛組織官方命名:2019-nCoV
自去年12月底以來,武漢確診多例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患者。外界對這種病癥的稱呼各不相同,但都帶上了“武漢(Wuhan)”這一地名。
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造成武漢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未提及“武漢”。
世衛組織在推特發布正式名稱。事實上,過去許多廣為人知的傳染病命名都與地名有關聯。例如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因這種病毒于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被發現,由此而得名。
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則直接以國家名稱冠名,因這種亞洲病毒性腦炎有記錄以來的第一例發生在19世紀的日本,但事實上東南亞區域和西太平洋區域有24個國家存在這種流行性病毒傳播。此外,德國麻疹的命名也同理可得。
這種“簡單粗暴”的病毒命名方式惹過不少麻煩。2010年8月,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報道,有一種不明原因的新病毒正在南亞國家流行,西方醫學家把這種病毒命名為“新德里金屬-β- 內酰胺酶”(NDM-1)。研究報告稱,這種病毒是英國醫學人員在一名曾在印度住院治療的瑞典病人身上發現的,而且許多發病患者曾在過去1 年前往印度等南亞國家旅游,因而推測這種新病毒可能起源于印度。
報道刊發后引起印度衛生部門的抗議,他們反對西方媒體將一種新出現的尚不明病因的病癥與印度聯系在一起,尤其不滿科研人員使用印度首都新德里來命名這種病毒。印度一些醫學專家甚至認為報道具有政治動機,目的是阻止大批西方人前往印度進行醫療旅行,因為印度以其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而受到部分西方患者的青睞。
美國《科學》雜志還舉了一個“諾如病毒”的例子。1968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諾瓦克(Norwalk)發生了流行性腸胃炎,醫院在患者排泄物中檢測出一種新型病毒,隨后被命名為“諾如病毒”(Norovirus)。2011年,突然有一個日本人向國際病毒委員會提出抗議,要求更改諾如病毒的名稱,因為“Noro”是日本常見姓氏“野呂”的羅馬字。無奈之下,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建議將此病毒改名為諾瓦克病毒(Norwalk)。
壓力之下改進疾病命名指導原則
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命名未提及武漢,與4年多前世衛組織更新的疾病命名指導原則有一定的關系。
2015年5月,世衛組織公布了新發現疾病命名指導原則,鼓勵研究人員、衛生官員與媒體使用中性的、一般的術語代替人物、地點、動物、食物和職業等命名疾病。
據CNN報道,新的指導原則公布后,一些專家表示贊同,認為新的命名規范可以減少對公眾心理上的傷害。但是也有醫學研究者批評,不能為了政治正確而讓人們越來越難以辨別疾病。如果把“中東呼吸綜合征”改名為“β冠狀病毒屬C群I型呼吸道疾病”,這樣難道會更好嗎?
不過,疾病命名確實需要謹慎。據《紐約時報》報道,上世紀80年代,艾滋病被發現之初,曾被稱做“男同性戀相關免疫缺陷”(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這是一種誤稱,隨后很快就被更名。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獸醫病毒學家赫羅特(Raoul de Groot)向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表示,給病原體或者疾病命名是個棘手的任務,科學家為了找到一個各方滿意又不惹麻煩的名字,往往要花很多心思。
《科學》雜志報道稱,2003年“非典”襲擊中國,世衛組織考慮到不傷害中國人的感情,將其命名為SARS,而非“中國流感”。但巧合的是,SARS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英文縮略語SAR(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只是一個字母之差,還是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滿。
荷蘭萊頓大學冠狀病毒學家亞歷山大(Alexander Gorbalenya)指出,一些醫學研究機構或組織給疾病命名只是推薦大眾采用,并沒有強制性。為了避免“踩雷”,使用數字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文/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