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1月15日電 (張強 張萬軍)眼下正值春運時期,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合肥車輛段檢修車間里,“列車醫生”們或借助高科技設備細心檢驗客車零部件;或用錘子輕輕地敲打,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通過回聲,他們可以準確地判斷出零件有沒有“受傷”。
陳劍峰是合肥車輛段合肥檢修車間的一名老探傷工。7年半時間,檢查52萬只滾子,發現6100起缺陷,平均每個工作日發現5起。這組數據記錄著陳劍峰擔負的責任和付出的努力。因工作出色,他曾先后榮獲“火車頭獎章”、鐵路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合肥車輛段內,多輛客車“待診”。 張強 攝從踏上工作崗位起,陳劍峰便與“探傷”結了緣。期間,他探測的對象從貨車變成了客車、從輪對探傷變為輪軸探傷,為高速旋轉的受力部件尋找缺陷。在他看來,探傷如同“掃雷”,毫發間的疏忽,就會放過安全隱患。每一道裂紋、剝離,每一處麻點、壓痕,每一個碰傷、熱變色等都不能放過。
探傷是車輛部件上線“服役”前最后一關,隨著客車運行速度的不斷提高,探傷工的安全責任也日益加大,陳劍峰和同事們猶如把守最后一道關的“守門員”。陳劍峰解釋道,“有些‘地雷’或許是不起眼的微小瑕疵,而這會使輪軸在高速旋轉中產生高溫,隨著溫度逐漸升高,輪軸部件可能會斷裂、融化,最終形成嚴重災難。”
全國勞動模范陳劍峰工作中。 張強 攝保護視力對陳劍峰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工作間隙,他會閉一會眼,緩解眼部疲勞,平日里除非必要,他幾乎不看手機。他笑言,現在乘車都會下意識聽聽從車輛走行部位傳來的聲音有無異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輪軸質量和材質都有了大幅提升,輪軸內外圈大面積剝離等嚴重問題已極少出現,這更考驗探傷者的觀察判斷能力。陳劍峰一直關注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經常鉆研專業書籍,以適新應變。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合肥車輛段內,“醫生”們在對客車輪對進行檢修。 張強 攝陳劍峰的班組被稱為“全國勞模陳劍峰團隊”,12名成員中有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工。探傷工曹祖義介紹,“陳劍峰經常親手指導偽磁痕判斷技術,實踐中如把偽磁痕誤判為裂紋,可能導致整個部件的報廢,一套軸承誤判帶來的損失可達數千元。”陳劍峰還琢磨出小碰傷、麻點、壓痕打磨法修復技術,以最大限度減少報廢,并將技術傳授給年輕職工。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合肥車輛段內,“醫生”們在對客車零件進行檢修。 張強 攝當被問及工作中最大的遺憾是什么,陳劍峰停頓許久說:“就是感覺對不起父母、家人。父母年齡大了,自己在合肥上班,平時都是兄妹負責照看。春節期間,要時刻待命,當發生突發事件,就算正在吃年夜飯,也只能放下筷子趕往單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