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年味濃,總有好故事。
1月11日,在建平縣榆樹林子鎮小房身村魏國秀家,60平方米新房,外墻鑲嵌白瓷磚,干干凈凈,墻垛上貼的大紅福字格外顯眼。55歲的魏國秀告訴記者,如今,再也不用為吃穿發愁了,看病還有醫保,我家這日子是芝麻開花啊。
走進屋里,寬敞明亮、暖意融融。“過去,越窮越沒門路;如今,越干越有奔頭。去年,靠養牛,我摘掉了‘貧困帽子’,卸下了‘窮包袱’。”老魏說。
1999年3月,魏國秀的妻子杜玉英左腿患病,幾乎要截肢,在醫生的努力下,換上了人工假關節,保住一條腿,欠下外債5萬多元。一面治病,一面還要供兩個女兒讀書,那些年,全靠東挪西借、求親靠友艱難維持生計。手術后的杜玉英失去了勞動能力,全家生活的重擔就壓在了魏國秀一人身上。因為妻女需要有人照顧,魏國秀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守著家中的幾畝地過日子。人工關節因時間長而深度感染,2018年她重新換了新關節,又花了很多錢。杜玉英接過話茬:家里有點事就得去借錢,后來把親友都借怕了,躲著不見面,我們自己也很羞愧。
2016年,國家打響了脫貧攻堅戰,目標是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全部進入小康社會,這讓魏國秀全家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家成了當地黨委和政府的幫扶對象。由榆樹林子鎮政府擔保,魏國秀貸款8萬元,購買了6頭肉牛,憑借自己的養殖經驗開始家庭養殖。村黨支部書記張書民說:“鎮里和村里對每一戶貧困戶的幫扶都是經過深入研究考量后,選擇了一個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法。老魏有養牛經驗,還不耽誤他照顧家里。”
實在人老魏說,沒別的,擼起袖子,就是一個字:干!
近年來,魏國秀靠養牛償還了家中欠下的外債和3萬元貸款。牛棚里還有牛,沒還的5萬元貸款一點也不愁。村里還給她妻子安排了一份“專治委員”的工作,每月收入還有百余元,拄著拐杖的杜玉英提起如今的日子,心里很滿足。
據駐村第一書記孔繁宇介紹,2018年6月,政府補貼3萬元,魏國秀出資1萬元,建起了這個60平方米的新房,解決了住的大難題。2018年11月份,魏家搬進了新房。杜玉英高興地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黨的好政策、靠政府的幫助,我們家向往的美好生活終于實現了。”
就在前幾天,老魏的小女兒接到通知,考上了建平縣的事業編崗位。去年,市縣兩級拿出部分事業編制崗位,針對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采取招聘考試的形式安置就業,這是市里根據省委、省政府相關政策制定的“貧困大學生就業安置”的具體舉措。
提起以后的日子,老魏滿臉笑容:“孩子有了固定工作就能拔掉窮根。等過完年,把那舊東廂房拆了,再蓋個牛棚,繼續擴大養殖規模。致富路上加油干,以后富了,要回報社會、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