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是失眠人的好朋友。水在 100 度沸騰,卻會揮發了面的香氣,面在三分鐘煮透,但將透未透時才最彈牙。完美只存在一瞬間,而數字可以幫助無限接近這個瞬間。
美妙的不是巔峰,而是存在于巔峰之前。怎么掌控他才是關鍵。
這是電影《喜歡你》中的經典一幕,金城武所扮演的男主角首創的三分鐘泡面法成為了很多美食博主映后嘗試的對象。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也說過:‘剛剛捏好的壽司是最美味的,所以要盡快食用。壽司的米飯部分是用手捏制的,溫度和人的體溫一樣時最美味。’
除了方便面、壽司,我們所吃的食物其實都有一個‘最佳賞味期’。對于非包裝食物而言,在適當的時間享用食物,能夠獲得最佳的口感和體驗。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自己是否能在食物最佳賞味期享用食物。但在乎的人總是會用新產品和數字幫助自己享用的美食,無限趨近于完美。
美國初創品牌 Ember 控溫杯想做的,就是讓喝進去的飲品溫度介于最恰當的溫度區間,讓你喝進去的飲料不燙嘴,又能在飲品的適宜溫度享用。但比產品本身特點‘世界首款智能溫控杯’更出名的,或許還是 Ember 超高的定價。它進入中國時,曾被媒體稱為‘天價杯’。
一個馬克杯售價 848,一個旅行杯售價 1528。對于很多人而言,用幾百塊錢買一個杯子是‘富人專屬行為’,這杯子拿回家還會被媽媽罵‘你是不是錢多了燒的?’
試用旅行杯一周的我,習慣用它喝熱水
一個杯子憑什么賣上 1000?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真的拿了這個杯子,喝了一周的水,深度體驗了一下這個因價格而頗有爭議的控溫杯。
和大多數人想象的不同,Ember 的控溫杯并不重,作為一款功能杯,它的重量甚至比一些同等大小的咖啡杯來得更輕。拿到手里,你不會覺得它和普通杯子有什么不同,僅從外觀來說,他們看上去都是差不多的簡約杯子。最大的不同是 Ember 的杯子配個底座使用可能會更好。
底座是讓 Ember 控溫杯持續工作的關鍵。如果沒有底座,那杯子只能在 3 小時的時間內保持恒定的溫度,這是一個不重的杯子所能維持的全部電量續航。新一代杯子相對于前代,已經提供了更久的電量續航了。
這個充電的杯墊底座倒也不需要買,它是產品的一部分。把底座放在桌上,接完水或沖泡咖啡后把杯子放置于杯墊上即可繼續充電,整天都把杯子放在杯墊上使用,其實不會有沒電的困擾。如果不想充電靠杯子本身的電量續航,那三小時的控溫時間,可能還達不到你的全天候使用要求。
除了杯墊和杯子,產品本身還附帶了不同的電源適配器。雖然我個人用不到這個東西,但想一想杯子的價格,覺得這可能是為常年會有國際商務差旅的用戶準備的。
使用 Ember 的控溫旅行杯時,你只需輕輕觸摸杯身的 logo 標志即可調節溫度的高低。另一種方式則是下載 app 進行溫度控制,一個 app 可以配對多個杯子,你在家和在公司使用都能輕松應付。只是在體驗中,app 的表現還不算好,配對會出現失敗的情況,卡頓也偶爾會出現。
作為一款和水脫不開關系的智能產品,防水也是杯子的基本配置之一。你不用像對待其他通電的廚具一樣,清洗時避開插線口,避免水浸入。Ember 的杯子通過了 IPX7 防水等級的測試,完全浸于水中,也不會損害產品本身的性能。
而我對這個杯子偏正面的評價,和現在的天氣也脫不了干系。
作為一個喝了咖啡就頭暈的人,我用這個杯子只是在喝熱水。廣州剛入冬成功,用這個杯子能夠保證你喝進去的水始終是熱的,但又不燙口。想想上學時冬天教室飲水機旁總有一個大桶盛接同學丟棄的涼白開,就覺得這東西還是實用的。
我旁邊對 Ember 杯子一開始嗤之以鼻的編輯,在發現我已經習慣用它喝水之后也表示:‘看來這個杯子在中國還是有點市場。’
做溫度控制的產品,其實比你想象中更難
關于溫控杯,我們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溫控杯和保溫杯看上去有點相似,但二者其實完全不同。保溫杯是用真空延緩散熱,阻斷熱力的傳遞,讓水涼下來的速度變慢一些。而溫控杯則是能用杯子將飲品調節到適合的溫度,溫度太高,那就吸熱降溫,溫度不夠,那就加熱升溫。
▲ 降溫 4.5 攝氏度,用時九分鐘,升溫 19 攝氏度,用時九分鐘。
與其說這是一個杯子,不如把它看成一個可降溫也可升溫的‘料理機’,只是它的溫度控制只在 50-64 度這個區間。
事實上,Ember 杯子的誕生確實和料理有關。Ember 的創始人 Clay Alexander 在一次吃早餐時再次吃到了放涼的雞蛋。他想,為什么盤子不能讓食物保持溫暖,杯子不能讓咖啡一直熱騰騰呢?這是他對溫度控制感興趣的開始。
Ember 最先做出的產品是一款溫控餐盤,其次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溫控杯。Ember 內部還有爭論到底將哪款產品先推向市場:‘當時高端的茶飲文化興起,(我們)認為能夠真正進入到大眾市場,最好傳遞我們技術價值的是溫控馬克杯,而不是餐盤。’
2009 年,Alexander 開始對溫度控制有了興趣;2012 年,Ember 品牌有了最初的產品概念;但等到杯子正式面向市場推出時,已經是 2016 年了。Alexander 在接受愛范兒等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從一個概念到量產,每個階段碰到的挑戰是不一樣的。’
他們最初的產品原形與最終推向市場的產品差別很大,當時的電池、連線甚至線路板、開關都是外接的。他們用原形杯去不同應用場景進行嘗試,在發現這個概念是行得通的之后,才把精力放在了設計上。
從簡陋的原形到設計精美的產品,這里面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利用技術微縮化的可能性進一步把產品微縮,這就是為什么在我們產品里雇傭一些手機設計的工程師,因為他們擅長如何把電子產品進行微縮化。
而在防水上,他們也花了不少心思,作為第一個用電子原件的溫控飲用杯具,Ember 當時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杯子能否具有可洗性、防水性。‘當時設計的概念是對外壁進行旋轉,用磁感應技術通過外壁旋轉來提示傳遞溫度的設計信息,這樣就不會造成兩部分的機械固件組合起來,造成漏水、不防水問題。這使得它能夠在 2 米的水下依舊能夠保持防水。’
而杯子流暢的外觀設計也來之不易。創始人說:‘任何產品都是從設計為切入點,我們的初衷就是希望打造一個人們有欲望擁有的產品。’
Ember 旅行杯的設計是上下分離的,在上窄下寬的同時,杯身線條還是垂直的。Alexander 表示,這種一次注塑脫模的垂直產品生產是非常困難的,很多廠家不愿意做。他們在找了幾十家生產商,才終于找到一家愿意并且能夠做兩邊垂直線的,而且能夠一次注塑成形的工廠,這家工廠還為此開發了一個工藝,為生產這樣的杯子進行注塑脫模。
對話創始人:相對買咖啡,這個杯子不算貴
這個杯子有自己的優點,它的產品也確實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這個售價是否過高了呢?
Ember 的創始人 Clay Alexander 對愛范兒表示:‘我們的主要目標用戶是咖啡、茶的重度愛好者,這些人會追求高端咖啡、茶飲品,以咖啡來講,買一杯咖啡要 5-6 美元一杯,乘以 365。你在外面消費的咖啡,和用馬克杯進行保溫來享用優質的茶、咖啡相比,這個杯子就不算貴了。’
和杯子高定價相得益彰的是它的售賣場所。你可以在線下買到這個杯子,但不是線下特有的品牌旗艦店,而是在 Apple Store 里買到這款杯子。在愛范兒的‘糖會’上,一桌子的蘋果產品中,也有 Ember 杯子的身影。
▲ 桌面左方馬克杯即為 Ember 杯子
在 Ember 看來,這兩個品牌在中國擁有極大的基礎盤,他們能覆蓋的范圍足夠廣闊,而這兩個品牌也分別代表了 Ember 的兩個重要特性,一個是高科技,一個是生活方式。而在創始人 Alexander 看來,這兩個品牌明確的高端消費群體也是 Ember 所需要的。
我們認為星巴克(星巴克中國暫未售賣此杯)、Apple 零售店的消費者與我們有非常大的吻合度,因為我們自己不是電子產品的零售商,我們是通過星巴克以及 Apple Store 的渠道,在美國我們也與星巴克合作,也希望將來能夠和中國的星巴克渠道進行合作。在全球范圍內和 Apple 銷售渠道合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和這兩個渠道的消費者共享消費者,這些消費者有共同的消費習慣,通過這兩個渠道我們銷售情況非常好。
而在兩個渠道合作多年后,Ember 也開始探索和其他的高端零售店進行合作,尋找新的增長點。除了零售商,打造品牌的另一個動作是和高端品牌合作,比如 Ember 和阿斯頓馬丁車的合作就在車上配了充電接口,你可以把杯子可以放在阿斯頓馬丁車里。
雖然和阿斯頓馬丁做合作,但 Alexander 還是把自己的品牌比作了這個行業里的法拉利和蘭博基尼,重視產品的品質和設計,采用一線的零件產品。
對于喜愛咖啡的人而言,Ember 杯子 50-62 度左右的水溫可以讓他喝到溫度最適當的咖啡。而對于沒有喝咖啡習慣的中國用戶而言,用這個杯子喝熱水也是不錯的體驗。
一切要看你是否愿意為喝控溫的飲品,付出 848 元或者 1528 元了。
專注蘋果新聞報道,每日推送最新蘋果資訊。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蘋果匯官方微信(或微信中搜:applein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