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梅芳的家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沙鎮溪鎮樂豐村,在那里,她與丈夫種植了5畝臍橙。本來,這個月,夫妻倆要在家采摘橙子、賣橙子。但兩個月前接到的一個電話,改變了他們的安排。
時光回溯至2013年,馬梅芳在宜昌街頭看到無償獻血的宣傳活動,當即獻了血。從那以后,她每年定期無償獻血。
2014年獻血時,工作人員問她,是否愿意加入中華骨髓庫。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馬梅芳并不能完全理解有關捐髓的專業術語,但知道有可能救人命,她立即登記了個人信息,提交了一份血液樣本。
今年10月17日,馬梅芳接到宜昌市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說一名血液病患者與她的血液樣本初步配型成功,問她是否愿意接受進一步篩選并捐獻。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特發腫瘤的理想辦法,配型成功的概率約為十萬分之一。“沒想到真的被選中了!”馬梅芳感覺像中了獎。第二天,她跟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到醫院接受了進一步體檢、高分辨配型復合檢測,一切順利。
得知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時間定在12月13日,還需要提前一周住院,馬梅芳又有些發愁:正是家里橙子成熟、上市的時節,“一家人辛苦一年,就指望這個時候了……”
得知如果放棄捐獻,患者就得不到救治,馬梅芳的心一下子就軟了。一邊是果園里掛在樹上的橙子,一邊是遠方素不相識的患者,“哪邊輕、哪邊重,我知道,救人是最要緊的!”
12月8日,丈夫宋漢林也放下手頭的活計,陪馬梅芳來到武漢。12月13日9時許,馬梅芳躺在了造血干細胞采集病床上。
當病床旁的血細胞分離機微微震顫著運行起來,“溫暖與感動,從這一刻開始了!”
由于捐髓實行“供需雙盲”原則,馬梅芳只知道受捐患者是廣東一名6歲的患兒;患兒媽媽也只知道捐獻者是一名女性,比自己大幾歲。
這位媽媽通過醫務人員帶來了一封手寫的感謝信:“尊敬的姐姐,請允許我稱呼‘您’,盡管有些冒昧,但這是我們知道您的唯一信息……我很感恩有這樣的時刻,有一位素不相識的人,在為我們的孩子無私地付出。姐姐,謝謝您!謝謝您縫合了我們這個家庭的傷口,謝謝您的無私和慈悲……”
讀著這些字句,馬梅芳臉上綻放出欣慰的笑容。12時36分,造血干細胞采集結束,她一共捐獻了20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
中午,得知秭歸有一位“臍橙姐”放下生意來武漢捐髓,正在武漢開會的“中國十大杰出志愿者”、秭歸縣委副書記徐本禹趕到病房,看望慰問馬梅芳。徐本禹現場協調,幫助馬梅芳聯系解決橙子銷路問題。
15時09分,馬梅芳踏上歸途。當天傍晚,還沒到家,馬梅芳就接到了鎮政府工作人員、當地柑橘打蠟廠打來的電話,關切聯系橙子銷售事宜。本報客戶端、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三峽晚報等媒體,也相繼報道了馬梅芳的故事,網友紛紛為其點贊。
回到家后的馬梅芳“忙壞了”,幾天就接到網絡訂單2000余件,被其義舉感動,1000余位網友添加了她的微信,要求買橙子。
一名叫“莫默陌”的網友下單后留言說:“阿姨你好,看了關于你的報道,很感動,無私大愛,給你點贊,好人有好報,早日將橙子賣完。”
“捐髓只是想盡一點本分,沒想到大家不僅買我家的橙子,還給我這么多關心。我會帶著感恩的心一路前行。”馬梅芳說。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朱娟娟 通訊員 章晟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