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1月16日電 題:中歐班列與中國年里的“洋味道”
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中歐班列給中國消費者帶來的好處是,海外的商品越來越多了,而價格卻比原來更便宜了。”西安愛菊集團副總經理劉東萌表示。
1月16日,從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車站始發,滿載著面粉、食用油等年貨的X9020次中歐班列,經過9天的長途跋涉,順利抵達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新筑車站。這是今年以來西安到達的第40趟中歐班列,為當地民眾帶來了豐富的“洋年貨”。
春節臨近,為方便民眾購買中歐班列帶回的“洋年貨”,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新筑車站舉辦了首屆中歐班列網上年貨節。來自歐洲、中亞等地40多個國家的生活用品、家居用品、保健品、酒水飲料、母嬰用品、生鮮等13類5000余種年貨,以及來自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200余個知名莊園的1000余種紅酒,共同為當地民眾的春節餐桌增添了“洋味道”。
劉東萌表示,通過中歐班列,企業把技術、設備、工藝輸出到國外,把許多物美價廉的產品帶回中國,讓中國的消費者受益,也使企業的品牌價值、產量與收入都得到提升,從而達到互利共贏。
作為中國人過春節的重要“元素”,年貨的變遷也記載了時代的發展。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三樣”魚、肉、蛋,到八十年代的糖果、零食、煙酒,再到九十年代的冰箱和彩電。如今,“洋年貨”的出現為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添加了不少異國風味。
西安駱駝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明燕告訴中新社記者,她最大的感受是近幾年進出口商品交易愈發頻繁,品類也更為豐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企業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促使國際間交流不斷加深,“洋年貨”也不再是中國民眾生活中的“新事物”。
據統計,自2013年11月28日以來,西安已先后開通至中亞五國、德國、波蘭、匈牙利、芬蘭、俄羅斯等13條國際班列線路,基本實現中亞及歐洲地區主要貨源地的全覆蓋。
“在兒時,像比利時巧克力這種進口食品還比較稀罕,每次家人買回來,大家總會搶著吃。”西安市民王藝稱,如今澳大利亞綿羊油、德國啤酒、法國橄欖油等“洋年貨”在家中已司空見慣,和本地買的瓜子花生一同成為走親戚時的新年禮物。
“餃子是中國北方家庭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用哈薩克斯坦的面粉包的餃子,別有一番風味。”劉東萌笑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