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1月20日電 題:“非遺”熱為山西傳統手藝人提供更多展示平臺
作者 高雨晴
臨近春節,各地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陸續拉開帷幕。木偶戲、面塑、木版年畫、編織、民間繡活……中國農歷春節前夕,在位于太原的山西博物院內,來自山西各地的非遺傳承人在此各顯身手,讓民眾在非遺展示中感受傳統的“中國年味兒”。
四樓大廳內,山西絳州木版年畫傳承人吳百鎖正忙碌著印制年畫。一塊雕刻好的木版刷上墨色,覆蓋一張紅紙,用拓包壓實,“靈鼠拉金瓜”躍然紙上。短短兩小時內,吳百鎖為民眾制作了200余幅年畫。
“年畫最能體現‘年味兒’,今天帶來了《靈鼠拉金瓜》《柿事如意福》《關公門神》《秦瓊敬德門神》《西游記》五個圖案。”吳百鎖說,民眾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關注與熱愛,感覺傳統文化又回來了。
春節前后,是傳統手藝人最忙碌的時期之一。山西博物院舉行的“小年”活動僅僅是吳百鎖一天三場活動當中的第一場。“下午我要趕到太原美術館展示,晚上林香齋還有一場活動。”春節期間,吳百鎖的木版年畫還將分別在太原、新絳展出。
在吳百鎖右側,相隔幾米,太原市繩結技藝非遺傳承人師存榮正在為圍觀民眾介紹自己的繩結作品。前一天還在美術學校進行繩結技藝展示的她,第二天便來到山西博物院參加“小年”活動。“春節快到了,我們的活動更多了。你看,這個是昨日活動的相片。“師存榮興奮地掏出手機,向記者介紹她近日的安排。
同樣忙碌的還有來自山西忻州的韋冬梅,她是該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布藝、刺繡、面塑、剪紙樣樣精通。此次活動,韋冬梅不僅帶來生肖布藝作品,還為小朋友們進行現場教學。
“這次來,主要是為了教孩子們制作,讓他們體驗一下傳統工藝的魅力,認識并了解非遺項目。”韋冬梅說,馬上迎來鼠年,特意制作了一些“老鼠”,包括“老鼠結”“布藝老鼠”等。在其作品中,“老鼠”最搶手,短短時間內,十幾只‘老鼠’被前來觀看的民眾一掃而空。“沒想到它深受民眾喜愛。”韋冬梅高興地說。
“如今,國家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給予我們這些傳統藝人更多展示平臺。”近年來,韋冬梅積極參加“非遺”進校園、“非遺”進社區、“非遺”走基層等活動。在過去的2019年,此類活動她共參加了30余場。“2020年,我將繼續努力,盡我所能多創作好作品,走進更多學校,為孩子們科普非遺文化。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接觸、了解、喜歡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