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月21日電 (記者 張添福) 100%整改“大棚房”、地質找礦獲較大成果、礦山治理漸入佳境、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中新網記者21日從青海省自然資源工作會議上獲悉,該省在守住自然生態底線的前提下促進發展、在節約資源的條件下促進發展,堅決制止新的違法違規、破壞自然生態的行為,積極穩妥處理歷史遺留問題。
100%整改“大棚房”
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廳長、省自然資源總督察楊汝坤介紹,該省共排查各類農業設施6.09余萬個,面積達5.41萬畝。發現“大棚房”問題1172個,涉及占用耕地面積4800余畝,整改率100%。
地質找礦獲較大成果
楊汝坤說,聚焦國家急需、青海優勢的重要礦產資源、清潔能源和關鍵礦產,該省緊盯柴達木盆地及周緣成礦帶,落實各類地勘項目331項,總資金12.41億元。
2019年,青海省新發現礦產地9處,普查基地2處,新提交可供開發礦產地3處。金、銀礦等優勢重要礦產資源規模進一步擴大,都蘭那更康切爾溝銀礦全區累計銀資源量超過5000噸,成為青海省第一個超大型獨立銀礦床。
同時,錳、錫、鐵、鈷、銅、鉛、滑石礦等新類型、新礦種不斷發現,找礦空間進一步拓展。加大綠色礦山聯創聯建,全省新建成綠色礦山47個,16家礦山被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礦山治理漸入佳境
楊汝坤介紹,2019年,按照“誰破壞誰治理、先治理后補償”的原則,完成了保護區85宗退出礦業權和47處廢棄礦山的恢復治理工程。
據悉,青海省新建成綠色礦山47個,16家礦山被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楊汝坤表示,2020年,要進一步完善綠色勘查開發制度化建設,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充分利用黃河流域等廢棄礦山治理獎補資金,統籌做好全省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
楊汝坤說,2020年,要按照《青海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編制青海省黃河上游青海湖流域、湟水河流域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
同時,在完成三江源、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礦業權退出補償工作的基礎上,啟動祁連山國家公園礦業權退出補償工作。要加強省級地質災害監測信息化建設,對調查發現的隱患點健全完善群測群防和技術手段相統一的監測預警體系,對重點隱患點科學設計防治措施,根據輕重緩急,實施搬遷避讓和工程治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