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房”企業上市潮來襲
2019年16家“涉房”企業上市,包括6家房企、10家物業公司
距離2020年僅5天時間,盤點2019年大事記,房企以及旗下物業公司上市潮繼續榜上有名。據新京報記者統計,年內已經有16家涉房企業上市,包括6家房企、10家物業公司,其中港股仍是受追捧的資本市場平臺,14家赴港上市。
16家涉房上市企業市盈率排名
股票名稱 市盈率(倍)
1 招商積余 108.36
2 新大正 51.3
3 和泓服務 50.95
4 時代鄰里 50.69
5 保利物業 47.5
6 新力控股 30.79
7 奧園健康 27.43
8 藍光嘉寶服務 20.22
9 濱江服務 20.16
10 銀城國際控股 16.77
11 中國天保集團 16.39
12 銀城生活服務 13.7
13 鑫苑服務 9.94
14 中梁控股 7.9
15 景業名邦集團 7.51
16 德信中國 3.88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時間截至2019年12月26日上午10時
第三次上市潮來臨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今年上市涉房企業數量高達16家,超過去年。事實上,2018年也是涉房企業的上市大年,上市的房企以及物業公司至少有12家,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幾年是涉房企業集中上市的年份,第三次上市潮已經來臨。
從歷史上看,房企經歷過兩次上市潮。第一次上市潮始于1993年,由于上交所和深交所都在1990年底開始營業,國內優質企業紛紛將上市納入考量。據克而瑞統計,在1993-1998年的6年間就有23家200強房企在A股或港股上市。第二次上市潮則是從2006年開始,2006-2009年間共有35家房企成功上市,其中在港交所上市的房企數量達到了22家,包括規模房企碧桂園、中國恒大以及龍湖集團等都在此時在港股上市。
具體來看,今年16家上市的企業中,H股上市房價高達14家,其中房企占6家,包括德信中國、銀城國際控股、中梁控股、中國天保集團、新力控股、景業名邦集團;8家物業公司,分別為和泓服務、時代鄰里、保利物業、奧園健康、藍光嘉寶服務、濱江服務、銀城生活服務、鑫苑服務。僅2家房企內地上市,通過IPO的新大正以及以重組方式實現A股上市的招商積余。
在A股基本上向房企IPO關上大門、境內調控持續、融資環境收緊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場審核相對寬松,中小房企上演一輪IPO熱潮。
雖然A股上市大門仍未開啟,但值得關注的是,新大正成功登陸深交所,對于內地涉房企業A股上市具有破冰意義。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除了境外IPO,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品牌物業公司在A股上市。
物業公司市盈率高過房企
值得關注的是,在16家赴港上市房企和物業公司中,物業公司的市盈率大都超過房企。
截至2019年12月24日收盤,德信中國的市盈率僅為3.88倍,景業名邦集團的是7.51倍,中梁控股的是7.9倍。而保利物業的市盈率高達47.5倍,和泓服務是50.95倍,時代鄰里是50.69倍。A股上市的新大正市盈率也高達51.3倍。
市盈率又稱“股價收益比率”,是衡量股票估值高低的一個指標,如果一家企業市盈率高,則說明投資者看好該企業的未來發展。
為什么上市物業公司市盈率會大大高于房企?易居企業集團國際業務部總監洪圣奇表示,主要是兩種企業模式不同,開發企業的模式是買地賣房,估值方式較為簡單,而變現的過程更受到政策、市場影響,這些因素疊加起來,讓香港投資市場不太認可這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一般市盈率只有五到六倍。但是物業公司的邏輯完全不一樣,物業開發有天花板,但物業管理依靠的運營來實現盈利是可持續的,市場規模也會越來越大,利潤可以持續幾十年,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也很高,一般是20-30倍的市盈率。
特別是依托于母公司的較大物業管理公司,其股價漲幅和估值更高,這促使一波又一波房企分拆物業公司以謀求上市,拓展多元業務的同時,也拓寬了融資渠道。
明年預計還有多家企業上市
除了已上市的6家房企外,還有安徽三巽、港龍地產、匯景控股、大唐地產等小房企正在上市路上,預計明年上市。在物業公司方面,寶龍商業已經通過港交所聆訊,預計今年12月30日正式敲鐘,興業物聯、燁星控股、建業新生活等多家物業管理公司已經披露招股書,正榮物業、時時服務、華發物業等也傳出尋求港交所主板上市的消息。
業內人士預計,2020年上市涉房企業數量仍不會少于10家。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涉房企業赴港上市道路都很通暢。
奧山控股、海倫堡地產的上市申請二度失效,萬創國際顯示“被拒絕”狀態,這已是其第四次發起上市計劃,前三次均是招股書“失效”。據港交所規定,企業遞交IPO資料后,若超過了6個月還未上市,根據程序是會顯示為失效的,這是正常程序,需要重新遞交新的財務資料。
現匯生國際融資總裁及協成功縱策略管理集團創始人黃立沖表示,失效并不等于失敗,如果是“被拒絕”,基本上被否了,上市的可能性非常小。
幾家房企IPO受阻是監管更加嚴格了嗎?在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小嬙看來,并不是港股市場對于內房股企業的審核更嚴格,而因為這些房企當前自身的負債率居高不下,如2016年至2018年,奧山控股凈資本負債比率分別為316.5%、568.9%和283.1%,2018年海倫堡凈負債與權益比率超過100%,股東面臨償付債務風險大。
“其次受限于規模,諸如萬創國際,規模不足百萬平方米,業務主要輻射淮南市,太過局限。”王小嬙表示。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段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