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漲了價服務別打折
胡宇齊
“北上廣深的春節氛圍是從打車難開始的。”近幾天,網友的吐槽道出春節期間的一種困境——打車難。記者調查發現,節前這樣的“難”還有不少,洗車難、快遞難、訂餐難等等,不一而足,而服務業的應對則多與“漲價”掛鉤。網約車開收名目繁多的“過節費”,快遞公司明確漲價卻“不保時”,餐廳的年夜飯也是非套餐不訂……
平心而論,春節是特殊時段,隨著部分人員返鄉、商鋪歇業,服務業用工緊張凸顯;人們休閑娛樂、探親訪友等需求更加旺盛,直接加劇了服務的供需不平衡。更何況,在萬家歡聚的日子里,網約車司機、快遞小哥、廚師等堅守崗位,薪資方面也應當有“獲得感”。可以說,對于公開透明、合理合規的漲價,大多數人都是能夠理解并接受的,甚至還有不少愿意主動給出“打賞紅包”。
但審視現實槽點,漲價之外,其實人們更反感的是服務打折。新春佳節,人們出行也好,吃飯也罷,自然想圖個吉祥順心,只要服務別太差,多半也不會斤斤計較。可試想:年夜飯吃得正歡,卻被告知用餐時限已到;滿心歡喜網購年貨,不想收到快件已是年后……類似遭遇之下,消費者自然不會滿意。照理說商家提升價格,相當于為過年服務索取了補償,而拿出的卻是更劣質的服務、甚至想方設法逃避服務,不就是“多拿錢還不干事”么?
春節漲一點價,有道理更得有規矩。既然開門迎客,就得誠信經營、做好服務。如今每逢春節,相關部門都對漫天要價、店大欺客等行為加強監管,不法商家一經舉報,難逃處罰。而至于看似不好管的服務問題,市場也自有其一套法則。誠然,在春節這個賣方市場里,商家有任性空間,消費者頗為無奈。但是,商家又不是只做春節這幾天買賣,一旦消費者不滿,自然會用腳投票。在喜慶日子提供了上好服務,才更能獲得認可、贏得回頭客。而這,也才是長長久久的“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