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聯還能白紙頭朝上?村里只有吳姓人家“敢”這么貼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貼春聯是中國新年的一項傳統習俗,大紅的紙張和包含各種寓意的文字,組合成最有中國味兒的春節裝飾物。除了豐富的祝福內涵,一些地方在對貼春聯的方式上也有講究。在山東省濰坊市昌邑縣的吳家辛莊村,這里多數村民的春聯都是將白紙邊朝上張貼。見到這些人家,不用多問,一定姓“吳”。據村支書黨支部書記介紹,“白邊”向上的貼法起源于清朝時期。村內吳姓村民的這種與眾不同的傳統,據說來自于當時一位吳姓高官,而白紙貼春聯,早年間還真是皇宮里的貼法。
看春聯白邊 辨認當地“吳家人”
吳家辛莊村隸屬于濰坊市昌邑縣奎聚街道。當地人為了簡單,也稱村子為吳辛村。并無特產、景點的吳家辛莊村,在網絡上的信息介紹不過一段話、一百來字。這是一個平凡的鄉村,但在春節這天,每當村民掛起紅紙春聯時,一份來自歷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年,吳家辛莊村里的吳姓村民已貼好了春聯。受訪者供圖
如同村名一樣,吳家辛莊村中以吳姓村民最多,所占比例超過了70%。每到春節,外村人來到這里,不用進門詢問,往往一看門上的“白頭春聯”便知道這家主人是否姓吳。
“只要是春聯的白頭朝上的,一定是吳姓人家”,吳家辛莊村黨支部書記吳占興介紹。在共計100多戶的村民中,大約有70戶村民姓吳。而白紙頭朝上的春聯貼法在村內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據說從清朝光緒年間就開始這樣了。”
村里吳姓村民會將白紙頭朝上張貼。受訪者供圖
春聯都是大紅紙,為什么這個村居然用白紙?吳占興告訴記者,這種習俗主要源于清朝時期擔任禁衛軍總領的吳汝灃,“過去吳家辛莊村出了很多名人,村子也非常的興旺,最有名的就是吳汝灃。”
據吳占興介紹,“有說法是,當時吳汝灃進宮覲見,慈禧太后調侃吳姓時稱‘皇帝為天子,而吳字的一半在天上’,因為當時正好在春節之后,吳汝灃還被賜‘春聯可以如皇室一樣張貼’,也就是白紙頭朝上,此后這種方式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那么,“如皇室一樣張貼春聯”,這個說法是否真有源頭呢?別說,新京報記者查閱了一下,至少白紙春聯的來由確有其事。和民間的紅紙所不同的是,清宮春聯不用紅紙而是在絹上書寫,而在最開始的時候,清宮春聯是“白底黑字”,與民間“紅底黑字”的寫法正好相反。據考證,“白底黑字”皇室春聯,是因為沿用滿洲舊俗,同時宮殿的柱子都是紅色的,用白紙貼春聯便于區分。一直到了乾隆時期,皇宮中才開始出現了淺紅底或黃色底的對聯與春聯,紅色作為喜慶的顏色逐漸被滿人接受。
村民多手寫春聯
如今,貼春聯時白紙頭朝上成為了吳家辛莊吳姓村民的獨特習俗。村民后來也為其賦予了“上有青天白日,下有紅火日子”的說法。不僅是對新年紅火日子的期待,也是紀念歷史上祖輩榮譽的一種方式。
據來自高密市的一位對聯生產廠商介紹,過去人工制作對聯、春聯時,為了方便晾曬、拿取,往往會在紅紙的一邊留出空白。有些人會選擇去掉白邊,有些則將其視為一種寓意象征。
據他介紹,在自己所在的東李村里,村民一般將春聯的白紙向下放置,取“白頭到老”的寓意,而對于白紙向上的張貼方式,還真是很少聽說。
獨特的年俗形式讓吳家辛莊里的吳姓村民帶有一種自豪感。除了春節期間延續這種傳統,包括房屋裝飾、結婚生子等,凡是需要用到對聯的場合里,吳姓村民都會以白紙頭朝上的方式進行張貼。
但吳占興也告訴記者,由于售賣的春聯沒有白紙頭朝上的書寫方式,村民都需要手寫對聯。每到春節之前,村民便買好紅紙,備好筆墨,一些書法不錯的村民都會互相幫著書寫。
新京報記者 張羽
編輯 穆祥桐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