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買成世界第二?新晉龍頭背后另有玄機!
來源:新浪理財師
如果告訴你有一個公司通過不斷并購做到世界第二,你是什么感受?今天要說的均勝電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雖然是特斯拉概念股,為特斯拉Model 3提供傳感器,但業務占比很小,算是個“假概念股”,本篇不提特斯拉業務,而是要說以下幾點:
1、通過并購變成全球汽車安全零部件第二,當前并購整合成果已經顯現,主營業務開始好轉;
2、高研發投入的汽車電子業務趨勢性明確,已經獲得大量訂單;
3、目前公司估值還不算高,起漲很可能只是個開始。
為什么會這么說?且聽清潭君給你細細道來。
一、“買買買”也能成為世界第二?
均勝電子做汽車功能部件起家,比如發動機進氣管、車載空調出風口,沒啥技術含量,所以一直想著通過“買買買”提升“逼格”。
買什么?當然是自己相對了解的行業,并且“逼格”要高。
于是2010年與德國普瑞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搞汽車電子,次年并購了普瑞公司;11年通過并購重組在A股上市。
14年又并購德國智能機器人公司IMA和汽車內飾件龍頭——德國Quin公司,加強自己在功能部件和內飾件的地位。
16年花了9.2億美元并購美國KSS公司,這公司是汽車安全部件(安全氣囊、安全帶)全球第四。
然而這還沒完。
18年又并購了日本了高田公司,花了15.88億美元,這公司是汽車安全領域全球第二。至此才暫時打住并購步伐,這其中還有很多小并購案就不說了。
并購了行業第四和第二后,均勝電子搖身一變,成了全球汽車安全部件行業第二,市場份額高達30%,直逼40%的全球龍頭奧托立夫。自此均勝電子主營業務變成了汽車安全件,營收更是狂飆,直接突破500億。
(圖:公司營收結構;數據來源:wind、魯班行研)
那怎么之前營收大增漲不動,現在汽車行業不行了,反倒漲起來了?
先說為什么現在漲,雖然汽車銷量下滑,但安全氣囊等安全部件滲透率還有提升空間。2018年全球被動安全平均單車配套價值量為225美元,而中國只有180美元,印度更低,目前中印已經成為增長最快的兩個市場,均勝電子作為本土龍頭,天時地利都占到了。
至于并購之后股價反而下跌,第三部分會詳細說。
先說一個更大的看點——汽車電子。
二、電動車時代,死磕研發的均勝電子更有看頭
電動車時代對汽車電子的需求將會指數級增加(燃油車單車的汽車電子價值1.7萬,純電動車5.1萬),而電動化又是一個確定性趨勢。
均勝電子在安全件業務上大肆并購,而在汽車電子上則是死磕研發,不管是研發費用還是費率都在同行排名第四,研發費率甚至高于龍頭華域汽車。而且技術已位于行業前列,比如隨車充電樁、配電箱、快充線等電動車專用產品已在2019年上半年獲得了131億元訂單,成果已經開始變現。
(圖:A股研發費用排名前8的零部件企業;來源:wind、魯班行研)
三、別看表面數據!賺錢才是硬道理!
回到第一部分的問題:為什么公司這些年一直并購,營收連年大漲,股價卻一直下跌?
那是因為聰明人不會被表面數據迷惑,實際均勝電子并購后的整合效果并不好,反而埋下了巨大隱患,這點從公司的費用率就能看出來,并購要花錢、管理要花錢,到處都燒錢!
(圖:公司營收、凈利及增速;來源:wind、魯班行研)
(圖:公司三費費率;數據來源:wind、魯班行研)
結果就是公司的毛利率、凈利率在并購之后不僅沒有提升,反倒下滑,凈利率甚至不足3%。
(圖:2012年來公司單季度毛利率、凈利率;數據來源:wind、魯班行研)
直到19年,核心的汽車安全和汽車電子業務才有所好轉,這也是歸母凈利并沒有明顯增長,但股價已有所反應的原因,不是因為特斯拉,而是毛利率已預示汽車安全業務的整合效果開始好轉,市場給出了不錯的預期!
(圖:公司三大業務毛利率及歸母凈利增速;來源:wind、魯班行研)
所以,光搞規模這樣的表面數據,除了安慰自己,別的作用不大。企業的第一要義是賺錢,這才是不被市場拋棄的制勝法寶!
總結來說,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并購來的主要業務——汽車安全部件,整合效果開始顯現,而新興業務——汽車電子,研發成果也開始變現,那么現在股價已經啟動,這個價位與全球其他巨頭比起來,算不算高?
(圖:估值對比;數據來源:wind、魯班行研)
與全球汽車安全龍頭相比,均勝電子的估值稍高,但因為有更具成長性的汽車電子業務,所以與偉世通這樣的汽車電子龍頭相比估值相當,而與國內類似同行相比,則明顯偏低,市場的顧慮可能還在于并購資產的整合效果,這點在年報里可以發現答案,不妨持續關注!
對于這么一家買買買上位的公司,你覺得這種路子合適嗎?歡迎在下面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