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治1月23日電 題:山西傳統手藝“蒸團子”里的濃濃年味兒
作者吳瓊李東方董婕
臨近春節,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景家莊廟前街的老郭家團子店內,30歲的曹學敏不時翻看手機里的訂單,店里師傅們正在加緊做團子。每年這段時間,是店里最忙碌的日子。
進入臘月天,家家戶戶便開始忙著儲備傳統的春節美食。團子是長治人必備的年貨,寓意“團團圓圓,蒸蒸日上”,每家每戶都提前準備好團子,除了自家吃,還要送給親朋好友。
從8點開始,店里就開始忙活。“團子講究現做現賣。”春節前,訂購團子的顧客絡繹不絕,曹學敏說,一天大概能賣6000余個團子,有時忙完收拾好就到晚上12點了。
如今,很多時候人們無暇按照繁瑣的傳統手法制作美食,但傳統美食的誘惑意蘊猶存,每逢春節,團子是很多人走親訪友的禮品。 受訪者供圖 攝老郭家團子店繼承了山西上黨團子的傳統做法,再加上后期的改良制作,因團子味道地道正宗走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團子主要用玉米面、黍米面、紅豆、紅棗及綿白糖等材料組合,經過篩、揉、搗、拍、捏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較為繁瑣。”曹學敏介紹,團子餡料是重頭戲,選用肉厚而甜的紅棗去殼,紅豆冷水浸泡后用木槌搗碎,與紅棗一起拌勻,再加入少許白糖。
“包團子的時候,挖一塊面粉握在手心里團一下,添入餡料,把口捏實,成橢圓狀,兩手交替來回輕捏,使其外表光滑無縫,繼而上蒸鍋。”曹學敏說,蒸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時間長了它會裂,時間短又不容易熟,把握好時間才能保證團子的口感和品質。
從兒時起,每逢冬季,曹學敏的家里就開始蒸團子。“每次回老家,家里老人就會拿出團子熱一下給我吃。”天冷了,該吃團子了,這是兒時的曹學敏對團子最初的印象。
隨著年齡增長,對曹學敏來說,吃團子不僅是冬天來了的預報,也承載了兒時的記憶。曹學敏回憶,一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蒸團子,然后放進院子里的缸進行儲存,從臘月吃到正月天,蒸著吃、烤著吃、煮著吃,團子和家總是多年來不變的聯系。
如今,很多時候人們無暇按照繁瑣的傳統手法制作美食,但傳統美食的誘惑意蘊猶存,每逢春節,團子是很多人走親訪友的禮品。“年輕人做著最土的東西,我希望能將傳統美食流傳下去,不能讓年輕一輩的人忘了團子的味道,忘了家的味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