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治1月23日電 題:山西一郵遞員27年行走49萬公里路:要在郵路上一直走下去
作者吳瓊
一身深綠色制服,黝黑的皮膚,燦爛的笑容;27年行走49萬公里路,投遞準確率100%,民眾口中的“熱心大哥”……在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辛安泉鎮石梁郵政投遞所,44歲的張永斌,長年累月奔波在鄉間郵路上,為民眾投遞包裹。
“臨近春節,快遞包裹很多,每天三輪車都是滿的,遇到下雪天氣,路不好走,平時三四個小時送達的物品,可能需要一天,有時忙到晚上9點才能回家。”張永斌告訴記者,春節前,很多村民的子女從外地給家里寄來年貨,送到村民家里時,他們都非常高興。
子承父業27年不改初心
談起成為一名投遞員的經歷,張永斌告訴記者,由于父親以前在郵政公司上班,兒時的他,經常見父親背著郵包,來往于一個個村莊,有時父親也會與他講一些路上發生的故事,這讓兒時的張永斌對投遞員這份工作充滿了興趣。
上世紀90年代初,當地郵局要招聘鄉村投遞員,張永斌通過應聘走上投遞崗位。張永斌回憶,當時,他主要派送報紙、信件、電報等,每日投送以報紙數量居多,其中,報紙有100多份,信件20余件,電報3到5件。當地郵局為每位投遞員分配了一輛自行車,自行車和郵包,成為張永斌每日相隨的“伙伴”。
1997年,張永斌自購一輛兩輪摩托車,加快了他的“投遞速度”。“以前通訊不發達,鄉村投遞員基本是村里與外界溝通的唯一橋梁,遇到必須當天投遞的緊急電報,比如家里有病人病危,需要聯系外地工作的家人回來,使用兩輪摩托車能有效節約時間”。
多年來,張永斌一直跑鄉間郵路,以前道路都是土路,有時還要越過險峻崎嶇的山路。每逢雨雪天氣,他就穿著雨衣、雨鞋,拿塑料布把報紙和郵件包好,抱在懷里送出去。
張永斌說:“當時也想過放棄,覺得太苦太累,但是父親勸我:這只是一點小困難,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我就堅持到現在。”
多年堅守見證郵政時代變遷
隨著網購、快遞物流的發展,快遞包裹成為“主力軍”。2016年,陪伴張永斌行走了多年郵路的兩輪摩托車“下崗”了,當地郵局為每位投遞員配備了一輛三輪摩托車。“信件少了,包裹多了,跑的村子多了”,這是張永斌對郵政業發展最直觀的感受。
“現在信件很少了,平均每天只有幾封,快遞包裹越來越多;以前跑7個村子,每天大概跑40多公里路,現在跑十幾個村子,每天跑60多公里的路。”張永斌說,信件的類別也不一樣了,過去都是親戚、朋友的手寫書信,現在的信件中幾乎看不到手寫書信,基本上都是銀行對賬單、水電費表格等。
民眾口中的“熱心大哥”
“你好啊,張師傅”“來了,小張”……每次一進村,就有村民熱情地與張永斌打招呼。張永斌說:“時間長了,我和村里很多人都認識,到了吃飯時間,大家還邀請我到家里吃飯歇息。”
20多年來,張永斌不僅做好本職工作,細心的他還總能察覺到別人的需要,幫助有需要的民眾郵寄物品,捎購日用品也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張永斌說,以前鄉村交通不便,有時大家需要到鎮里買東西,而有的老人行動不便,他就主動幫助這些老人,記下他們需要的物品,下次到村里時幫他們帶過去。久而久之,張永斌幫著捎東西的次數越來越多,成了民眾口中的“熱心大哥”。
雖然忙碌,但張永斌說:“這么多年,我和村民關系很好,幫大家做事覺得挺快樂的,希望能在郵路上一直走下去。”
1月24日下午,張永斌也將迎來他的春節假期,“如果沒有特殊郵件,我也多陪陪家人,過個團圓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