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云南騰沖1月24日電 題:佤族一家人的別樣春節
中新社記者 胡遠航
盡管已是大年三十,仍有十里八鄉的人慕名來佤族漢子李發順家做大米粑粑,“福”字“囍”字的模具最受歡迎……面對這個別樣的春節,李發順笑得合不攏嘴。
1月19日下午,在云南騰沖考察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村民李發順家,仔細察看居住環境、詢問脫貧情況,并在院子里同李發順一家制作當地節日傳統食品大米粑粑。
直到如今,李發順還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主席摸了我父母房間的被子詢問夠不夠厚,打開冰箱看了有什么菜,還打開水龍頭察看自來水,專門走到豬圈旁察看我養的豬……”
44歲的李發順是云南省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從小在司莫拉村長大。“司莫拉”,在佤語里的意思是“幸福的地方”。但是過去,李發順的生活卻并不幸福。
“小時候太窮了,像樣的房子都沒,一家人吃住都在火塘邊。”李發順說,因為家里沒錢,他讀完初中就輟學務工,當過泥瓦匠。2010年,李發順遭遇了一場車禍,導致嚴重顱內損傷,在醫院足足躺了三個月,后被鑒定為二級傷殘。
“醫生說我可能要癱在床上時,真是絕望極了。為了不讓肌肉萎縮,家人只能用繩子拉著我的腿,一步一步地練習走路。”憶及過往,李發順的眼中滿含淚水。
經過一年多的鍛煉后,李發順漸漸能拄著拐杖行走。后來,他丟掉拐杖,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開始走村串巷賣水果。發現生意不好做,他又改收廢品、養豬、加工米粑粑。閑時,還串珠子、做竹編拿到集市上賣。妻子楊彩芹則先后到騰沖、廣東打工,賺取家用。
在夫妻倆的努力下,2017年,李發順一家成功脫貧出列。2018年,李發順一家加蓋廚房、院子,日子越過越紅火。
“茶罐不漲挪挪位,什么賺錢干什么。”李發順說,“再困難,家里都種著地。每年,他還積極參加當地殘聯舉辦的培訓活動,學會串珠、竹編、理發等技藝”。
2019年,李發順光靠養豬就賺了7萬元(人民幣,下同),妻子楊彩芹在廣東一家電子廠打工,一個月可以凈掙兩千多元。兩個孩子,一個已是北方民族大學的大學生,一個在騰沖市第一中學讀高三。
10多日前,外出務工的楊彩芹和孩子們放假回到家中。如今,一家人正團團圓圓準備過春節。楊彩芹蒸米,女兒李連歡、兒子李連斌就守在灶前添柴,李發順被前來做大米粑粑的鄉親們圍得團團轉。
“主席知道我想報考公務員,跟我說了一句,‘有志者事竟成’。我會努力的。”李連歡小聲對記者說。李發順則大聲宣布他的新年計劃——“我想開個農家樂!歡迎大家來!”
“2014年時,我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雖然我因為殘疾可以享受農村低保,但我還是想用汗水贏來別人的掌聲。”李發順說。
記者了解到,李發順所在的三家村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村,最多的時候有134戶561人為貧困戶。近年來,該村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種養殖業等產業,于2017年將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脫貧出列。不久前,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還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