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月24日電(記者 項菁)“魚、土雞、餃子、發糕……缺一不可。”1月24日除夕夜,浙江麗水遂昌云舍逸廬民宿主人蘇紅艷正忙活著年夜飯,“上海三家人‘組團’來這里過年,一定要讓客人們在幸福團圓時刻,吃上最具我們本地特色的年夜飯。”
年夜飯是中國春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也稱團圓飯。相比過去單一的在家自行下廚做飯,如今飯店訂餐、品外地美食,甚至網購半成品、外賣送到家等年夜飯的形式“千姿百態”。
準備年夜飯。 項菁 攝早在20多天前,浙江紹興市民許菊水就到當地餐館預定了年夜飯“套餐”。“一頓年夜飯,要經過購買食材、蒸炒烤煮、收拾‘殘局’等過程,常常讓人精疲力盡。”許菊水一家連續11年的年夜飯都選擇“下館子”,“一家人到外面吃年夜飯,既省事,也熱鬧。”
外出旅游也是現代人春節的“打開方式”,年夜飯隨之成了人們享受各地風俗美食的絕佳載體。蘇紅艷介紹,1個月以前,15位上海人就向她預定了春節期間的民宿用房。“近幾年春節,每年都有外地客人到這里過年,他們覺得鄉村的年味更濃,還可以品嘗和體驗到不同地方的年夜飯。”
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年夜飯“吃法”也越來越多樣。在杭州創業的張婷選擇“點外賣”,“因為工作忙,今年把父母接到身邊過年,打算嘗試一下‘外賣年夜飯’。”
有人也疑惑,作為春節的“重頭戲”,年夜飯的形式卻“花樣百出”,難道是中國傳統習俗變化了嗎?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接受記者專訪時談及,于年夜飯而言,不論在居住地還是在餐館、旅途,不管是親自下廚或是外賣、網購,變的都是空間和方式,但中國人對闔家團圓的追求和對辭舊迎新的祝愿,從古至今一直未變。
“不管一年四季在哪兒闖蕩,都會期盼一家人過年團聚。”在70歲的許菊水看來,年夜飯的意義早已不只是一年到頭才能解饞一頓的“雞鴨魚肉”了,以年夜飯為代表的年俗形式發生變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不管怎么變,團團圓圓吃年飯,是中國人最深的‘執拗’。”
的確,作為一年到頭最具家庭儀式感的晚餐,年夜飯不僅具有“舌尖美味”,還承載了中國人對團圓和幸福的期盼。這種憧憬,亦折射出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一家人共享年夜飯。 巫巧麗 攝楊建華提及,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演變,盡管各種年俗習慣有所變化,但春節所凝聚的文化傳統和精神內核早已根植于每個中國人的精神之中,“比如這些年,部分在外留學的孩子就將海外習俗和中國春節傳統‘年味’結合,吃上具有‘中西合璧’的年夜飯,還同時和親人‘視頻團圓’。”
可見,縱使地點、方式、內容變化,中國人團圓之心始終未變。今年除夕夜,中國億萬戶家庭闔家團圓,一家老小互敬互愛、共享天倫之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