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月25日電 題:上海外灘:“大客廳”里的“混搭”年味
中新社記者 李姝徵 王笈
搭乘71路公交車,從西到東穿越申城市區,抵達外灘起訖站候車廊。一座繪有祥云圖案的紅色大拱門映入眼簾,候車廊頂部、八根立柱纏繞LED星星燈,“外灘站”三字紅紅火火,透出濃濃的新春年味。
外灘是上海的著名地標,被譽為上海的“大客廳”。中西交匯、古今交織,“混搭”出“大客廳”里的別樣年味:沿黃浦江漫步,中西合璧、五方雜處的萬國建筑群華美壯觀。不遠處的豫園內花燈奪目,各色百年老字號售賣著春節商品。百米外的南京東路步行街中,沈大成的雙釀團、條頭糕,邵萬生的糟鹵和腌臘,既是滬人年飯桌上的美食,也是令無數訪客傾心的“上海味道”。
站在外灘舉目東望,浦東陸家嘴摩天樓勾勒出壯觀的天際線,見證著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發展速度;回首相顧,和平飯店內的上海老年爵士樂隊演奏著20世紀30年代的爵士名曲,傳遞出百年商都的歷史深度。
“外灘是海派文化的象征與符號。”上海社會科學院民俗與非遺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蔡豐明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外灘曾是吸納海外商品、資本的窗口,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窗口。如今,外灘更是無數中外游客訪滬的必到“打卡”之地。
據短視頻平臺“抖音”去年發布的《2019春節大數據報告》顯示,上海外灘在春節期間居中國國內景點打卡量第二;一份《2019中國入境旅游數據分析報告》則指出,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外灘等,是海外游客青睞的中國景點。
“外灘的‘混搭’年味很迷人。”來自俄羅斯的游客歐麗雅(Olya)從豫園一路游來,她表示,通過外灘這扇窗,“我看到了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里,匯聚了上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它見證了上海百余年的風雨與輝煌,它是上海乃至中國百年歷史的標志和縮影。”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戴建國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外灘“混搭”的年味,體現出上海的開放包容。“透過它,我們能看到中國發展的歷史軌跡,更能看到立于當今,指向未來的美好愿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