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藝婷
編輯
|
杜博奇
最近四天,杭州姑娘劉曉嵐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開著車把方圓十公里內的藥店轉一遍。
和她一樣的還有表弟表妹們,家庭群里實時通報“戰果”。
“南苑這家說今天沒口罩,你們不要過來了,我再去東湖碰碰運氣。”劉曉嵐說。
表弟立即接上:“我今天運氣好,半山這里剛好補貨,我買到了十只。”
2020年1月19日之前,口罩不是稀罕貨。之后,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不斷增加,口罩需求直線上升。
這股情緒隨即蔓延到了資本市場,振德醫療、泰達股份、龍頭股份等“口罩概念股”連番漲停。
真假“口罩概念股”
1月20日,A股口罩概念股爆發,多家公司接連迎來兩個漲停板。
這其中,有確實生產口罩的“真概念股”,也有被推上浪潮的“偽概念股”。
最快封死漲停的是龍頭股份,這家公司主營內衣、針棉織品等產品,早年中國內衣市占率第一位的“三槍”就是它旗下品牌。
1月21日,連漲兩天后,龍頭股份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進行澄清。
公告稱,關于“口罩”,在2003年非典期間,龍頭股份曾受上海市政府委托,出于公益目的短期生產口罩產品,但非典過后,相關產品就停止生產。目前,公司沒有生產口罩業務,也沒有生產口罩必須的生產許可證。
因咨詢的人太多,龍頭股份證券事務代表何徐琳在朋友圈也作出了回應。簡而言之,龍頭股份和口罩毫無關系。
股價應聲而下。
與此相同的還有江南高纖。
在21日發布的澄清公告中,江南高纖表示公司主要從事滌綸毛條和復合短纖維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復合短纖維不直接用于口罩。
公告一發,江南高纖終止漲停。
此外,部分生產口罩的公司覺得自家的口罩業務撐不起股價如此上漲,因此也作出澄清,比如泰達股份和振德醫療。
泰達股份的子公司泰達潔凈,是國內口罩過濾材料生產企業,日常產能為10噸/日。泰達股份在公告中表示,2018年,泰達潔凈口罩過濾材料的銷售收入為2972.36萬元,僅占泰達股份營收的0.15%。
發布公告的同時,泰達潔凈取消員工春節假期,開通所有口罩濾材生產線,加班加點保障口罩濾材的產品供應。
四個交易日里,泰達股份三次漲停,股價從3.64元漲到5.08元,漲幅近四成,目前總市值74.96億元。
振德醫療同樣提出,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口罩等防護產品實現國內銷售收入5188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4.07%,占比較小。
但因直接參與口罩生產,振德醫療依然迎來了三個漲停板。
真真假假、大大小小,這些口罩公司、非口罩公司一股腦兒全體漲停,正說明當前我國口罩行業沒有龍頭性的上市企業,品牌極度缺乏。
3M占據中國口罩市場九成份額
A股市場“口罩概念股”火熱,而在當前的中國口罩市場上,賣得最火的品牌是美國的3M。
在杭州的藥店,劉曉嵐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有口罩嗎”,第二個問題是“有3M口罩嗎”。
不僅是杭州,在全國所有藥店,3M口罩都最早被搶購一空,尤其是3M的N95型。
藥店排隊買口罩
N95是指防護等級,在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研究所規定的檢測條件下,此種口罩濾料對粉塵、酸霧等非油性顆粒物的過濾效率可以達到95%。
相關統計顯示,在中國,3M口罩的市場份額達到九成,國產口罩品牌綠盾占比5%,其他口罩則合占5%。
3M能在中國取得如此優異的市場表現并非浪得虛名。
3M是“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即“明尼蘇達礦務及制造業公司”的縮寫,始建于1902年。
最初,這是一家采礦公司,后推出了面向企業用戶以及面向消費者的總計5.5萬種產品,包括家喻戶曉的研磨砂紙、透明膠帶、便利貼等。一百年后,它搖身變成了一家以“科技改善生活”為品牌理念的制造業跨國公司,市值已達1022億美金。
這家公司的采礦工人在作業時會吸入大量粉塵與煙塵,需要口罩防護,這也催生了它的口罩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3M每年的研發投入在營收的6%以上,并掌握了大量相關專利技術。一位家人在3M工作的網友表示,3M的很多產品其實都死在了工廠里。一款小小的口罩,出廠要求足夠嚴格。
起先進入中國時,3M是工業品,在大眾消費者心目中籍籍無名,直到2003年非典來襲,不少醫護人員都戴上了3M口罩,才開始深入人心。
到了霧霾最嚴重的2013年,3M再次抓住民用口罩市場的空白,N95系列口罩一度斷貨。
那一年,3M將全球工廠生產的口罩都運往中國。當年3M總營收為300億美金,僅在中國就銷售了1億美金的口罩。盡管銷售占比僅占3.3%,但實際銷售額已證明3M口罩的實力。
這之后,3M開始重視中國民用市場,不僅將口罩業務挪至消費品線,還根據國人特點設計了相關口罩類型。在快速布局線下渠道的同時,精準營銷,站穩了位置。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臨,毫無疑問,3M又成了民眾首選。
總而言之,3M的爆火既是因為產品本身,也是因為中國自有口罩品牌的集體缺位,讓它搶占了先機。
中國何時能有自己的3M?
2003年非典之前,國人沒有佩戴口罩的衛生習慣。
如今十七年過去了,仍有不少人缺乏戴口罩的意識。而在歐美等國家,口罩已經成為衛生共識的必備品。
沒有消費市場的需求拉動,廠商自然就不積極。
2010年之前,中國生產口罩的企業約有500家,整體呈現低小散現象。那時的民用口罩生產企業,基本都停留在普通紗布口罩這一層,技術含金量較低。
2012年霧霾來襲,隨著民用口罩市場的擴大,廠家開始行動。目前,盡管口罩生產企業已經漲到了數千家,行業基本面卻沒有變化,概括來說主要是四點:品牌少、規模小、技術缺、亂象多。
國內現有最好的口罩品牌是綠盾。智研咨詢發布的口罩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市場口罩十大品牌中,綠盾位列第二,僅次于3M。
2011年,上海興諾康綸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出微濾過率技術和康綸抗菌技術,可以抵御細菌和細微顆粒物。次年,公司以此為基礎研發出了綠盾PM2.5口罩系列產品。此后借助公益等活動,綠盾迅速鋪開市場。
盡管是口罩行業離3M最近的國產品牌,但綠盾還有不小的差距。性能上,多項PM2.5專業測評均顯示,3M口罩的過濾性表現略高于綠盾。品牌上,盡管營銷加足了馬力,但品牌知名度依然距3M較遠。
品牌運營不足,也是國內口罩企業的通病。包括綠盾在內的不少國產口罩,在性能上與3M相差無幾,但因商業運作不熟稔,品牌打不響,售價也低。
目前,河北石家莊市的藥店3M的N95口罩售價為15元每個,天貓期間店約為10元每個,國內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則不到2元,價差明顯。
在規模方面,除了綠盾和穩健兩家專業公司,國內口罩企業多是跨行業而來,譬如泰達股份和振德醫療,口罩并非主營,只是“邊角料”業務,自然不會全力投入。
其他中小企業更無力研發相關技術,于是只能貼牌冒牌,或者生產偽劣產品,拉低了國產口罩的平均水平。
疫情之下,我們要為加班加點趕工的口罩企業鼓掌;與此同時,3M的爆火也讓我們再次意識到國產口罩產業的羸弱。
3M曾說,每天起床,三米之內,一定能看到3M的產品。
有朝一日,三米之內,但愿也可以見到中國的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