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3年9月的中山廣場。那時,人們出門一般式乘坐無軌電車。始建于1924年7月的有軌電車線路,到1974年被全部拆除。解放后,有軌電車在沈陽發展的鼎盛時期,擁有7條線路,170輛車。20多年過去了,廣場的毛主席像依舊站立,而無軌電車卻已成沈陽永遠的過去,它們在1999年6月退出了沈陽的歷史舞臺。
2.80年代中期的沈陽火車站。建于1899年,典型的“辰野”風格。辰野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大師,是沈陽站的設計者。日本東京站也是辰野的得意之作。相同的是,兩個車站在沐浴了百年風雨之后依舊在為乘客服務。
3.1983年9月,沈陽火車站的液壓柴油內燃機車東方紅3號。
4.沈陽車站一列火車的硬座車廂。列車背后就是沈陽站的“辰野”風格建筑。
5.沈陽老北站,原名沈陽總站、遼寧總站。1911年,張作霖聯合了幾位商人的資本興建,于1930年竣工開通使用,此后成為沈陽鐵路運輸的樞紐。因站前交通十分擁擠,建國后不久老北站即被列入改造規劃中。1988年6月25日,老北站正式停運。
6.自行車和電車都停下來,等橫穿馬路的蒸汽機車先過。
7.1985年的沈陽市中街,這是當時最為繁華的街道。圖中的仿歐式建筑為沈陽市東風百貨商店,建成于1928年。最早時的中街,兩旁商鋪都是平房,到了上個世紀20年代的時候,隨著街上六大絲房之間激烈的商業競爭,這些老字號開始紛紛蓋起了樓房,以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2006年,因為將在中街新建現代化購物中心——恒隆中街廣場,東風商場正門20多米高的墻面被切割成30余塊,裝箱保存。待廣場建好后,將被重新拼裝,恢復原貌再見世人。
8.照片中東風百貨大樓入口處懸掛著“各式西服大衣展銷”的牌子,這里匯集了當時最流行時尚的服飾,備受女性顧客的青睞。
9.沈陽市車輛電訊批發批發站。旁邊墻上張貼著“一個孩子好”的招貼畫,計劃生育國策在這個國家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行。
10.1983年某家柜臺前,爭先恐后遞出一塊兩塊錢的市民和有些尷尬的售貨員。雖說改革開放已經有幾年,但是物資還是相對匱乏。
11.位于皇姑區長江街64號的會賓樓,是當時宴請賓朋的好去處。改革開放初期,長江街曾經因為建起改革開放后第一個農貿市場而聞名全國。2005年,見證了北行繁華與滄桑的貴賓樓被拆除,被高26層的中乾大廈取代。
12.80年代初期遼寧大學校門。1963年,毛澤東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到上世紀80年代仍十分受到重視。校門左邊醒目地寫著學習雷鋒精神的口號。
13.80年代遼寧大學留學生公寓,當時被稱為“外事處”。留學生宿舍和中國學生宿舍分開,中國學生要登門拜訪,得先在入口辦理登記等手續。2個外國學生一個宿舍,中國學生是10個人一個宿舍。
14.樹林掩映中的遼寧大學留學生公寓。
15.在宿舍樓下學習打太極拳的外國留學生。
16.沈陽第11中學原址。和當時遼寧大學的建筑很相似。
17.1983年,沈陽街景。兩個人正用人力拖著運送廢紙的車,他們背后這樣的建筑在當時非常多。而人們的代步工具一般仍為自行車和電車。改革開放前,沈陽街上的出租車可謂“鳳毛麟角”,全市的出租車僅有44臺。到80年代,出租車還是非常少。一般情況下老百姓不會打車,也打不起車。所以出租車司機大都停在賓館、飯店、火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等活兒,很少走進街巷小路。
18.而當時城市里這樣的平房還是非常多的。
19.皇姑區劉家鐘表修理廠。鐘表和電子計算器在當時是稀罕物,一家有一臺相機更是不得了。當時的鐘表修理工和電器修理工的生意都還不錯,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20.沈陽市內正在砌磚墻的工人,當時的安全帽樣式和現在很不一樣。
21.1983年沈陽市郊,一些新的建筑正拔地而起。隨著這些建筑的增多,老沈陽慢慢遠去。
網易探索特約撰稿人:楊葉
1.1983年9月的中山廣場。那時,人們出門一般式乘坐無軌電車。始建于1924年7月的有軌電車線路,到1974年被全部拆除。解放后,有軌電車在沈陽發展的鼎盛時期,擁有7條線路,170輛車。20多年過去了,廣場的毛主席像依舊站立,而無軌電車卻已成沈陽永遠的過去,它們在1999年6月退出了沈陽的歷史舞臺。
2.80年代中期的沈陽火車站。建于1899年,典型的“辰野”風格。辰野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大師,是沈陽站的設計者。日本東京站也是辰野的得意之作。相同的是,兩個車站在沐浴了百年風雨之后依舊在為乘客服務。
3.1983年9月,沈陽火車站的液壓柴油內燃機車東方紅3號。
4.沈陽車站一列火車的硬座車廂。列車背后就是沈陽站的“辰野”風格建筑。
5.沈陽老北站,原名沈陽總站、遼寧總站。1911年,張作霖聯合了幾位商人的資本興建,于1930年竣工開通使用,此后成為沈陽鐵路運輸的樞紐。因站前交通十分擁擠,建國后不久老北站即被列入改造規劃中。1988年6月25日,老北站正式停運。
6.自行車和電車都停下來,等橫穿馬路的蒸汽機車先過。
7.1985年的沈陽市中街,這是當時最為繁華的街道。圖中的仿歐式建筑為沈陽市東風百貨商店,建成于1928年。最早時的中街,兩旁商鋪都是平房,到了上個世紀20年代的時候,隨著街上六大絲房之間激烈的商業競爭,這些老字號開始紛紛蓋起了樓房,以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2006年,因為將在中街新建現代化購物中心——恒隆中街廣場,東風商場正門20多米高的墻面被切割成30余塊,裝箱保存。待廣場建好后,將被重新拼裝,恢復原貌再見世人。
8.照片中東風百貨大樓入口處懸掛著“各式西服大衣展銷”的牌子,這里匯集了當時最流行時尚的服飾,備受女性顧客的青睞。
9.沈陽市車輛電訊批發批發站。旁邊墻上張貼著“一個孩子好”的招貼畫,計劃生育國策在這個國家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行。
10.1983年某家柜臺前,爭先恐后遞出一塊兩塊錢的市民和有些尷尬的售貨員。雖說改革開放已經有幾年,但是物資還是相對匱乏。
11.位于皇姑區長江街64號的會賓樓,是當時宴請賓朋的好去處。改革開放初期,長江街曾經因為建起改革開放后第一個農貿市場而聞名全國。2005年,見證了北行繁華與滄桑的貴賓樓被拆除,被高26層的中乾大廈取代。
12.80年代初期遼寧大學校門。1963年,毛澤東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到上世紀80年代仍十分受到重視。校門左邊醒目地寫著學習雷鋒精神的口號。
13.80年代遼寧大學留學生公寓,當時被稱為“外事處”。留學生宿舍和中國學生宿舍分開,中國學生要登門拜訪,得先在入口辦理登記等手續。2個外國學生一個宿舍,中國學生是10個人一個宿舍。
14.樹林掩映中的遼寧大學留學生公寓。
15.在宿舍樓下學習打太極拳的外國留學生。
16.沈陽第11中學原址。和當時遼寧大學的建筑很相似。
17.1983年,沈陽街景。兩個人正用人力拖著運送廢紙的車,他們背后這樣的建筑在當時非常多。而人們的代步工具一般仍為自行車和電車。改革開放前,沈陽街上的出租車可謂“鳳毛麟角”,全市的出租車僅有44臺。到80年代,出租車還是非常少。一般情況下老百姓不會打車,也打不起車。所以出租車司機大都停在賓館、飯店、火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等活兒,很少走進街巷小路。
18.而當時城市里這樣的平房還是非常多的。
19.皇姑區劉家鐘表修理廠。鐘表和電子計算器在當時是稀罕物,一家有一臺相機更是不得了。當時的鐘表修理工和電器修理工的生意都還不錯,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20.沈陽市內正在砌磚墻的工人,當時的安全帽樣式和現在很不一樣。
21.1983年沈陽市郊,一些新的建筑正拔地而起。隨著這些建筑的增多,老沈陽慢慢遠去。
網易探索特約撰稿人:楊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