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1月27日電 題:記者手記:朝著武漢出發
中新社記者 安源
27日9時5分,志愿前往武漢支援采訪報道的我從成都東站踏上駛往杭州東站的D2264次列車,朝著武漢出發。
列車上的乘客。 安源 攝接到出發任務的時候是大年初一,當時我正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采訪即將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沒想到我也即將成為這些“逆行者”的一員。大年三十,我還進入到成都市定點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醫療機構——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拍攝,感受到了醫護工作者的不易。
工作人員打掃列車。 安源 攝但如何前往成為難題,自武漢“封城”以來,航空、鐵路、水路、公路似乎都難以前往。經過各方幫助,我買到了從成都前往安徽六安的車票,然后從六安再前往武漢。
妻子十分支持我去支援武漢采訪報道的決定,雖然她要獨自帶著年幼的兒子度過這段特殊的時間。臨行前兒子拉著我的手說,“爸爸不要去,有病毒”。我聽到后有點難過,但還是告訴他,在家要聽媽媽的話,想爸爸就給爸爸打電話。
出發時正值大年初三,是年俗里人們傳統走親訪友的日子,而受新型肺炎影響,成都東站寬敞的候車大廳顯得十分冷清,連過往最熱鬧的檢票口也無“長隊”可覓。七八名乘客和我一同上車,車廂內彌漫著淡淡的消毒水味。在乘務員的幫助下放好行李后,大人、孩子均戴著口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鮮少交流、走動。
工作人員為列車消毒。 安源 攝一位來自武漢的女乘客回憶,自己17號來成都探親,疫情爆發后成都相關部門已對她和與她有密切接觸的人群進行了“緊盯”,好在自己并未感染、無癥狀。今早打“滴滴”時,她怕自己因為武漢手機號而打不到車,沒想司機不僅沒拒載,送到火車站時還提醒她注意防護,鼓勵大家一起戰勝疫情。
列車加速出川,在群山峻嶺間平穩飛馳。車內廣播循環播放著新型肺炎防疫注意事項,兩側車窗外,青山綠水依舊。每次到站停靠,帶著口罩的工作人員都會手持消毒工具為列車消毒。
上車后我才知道,原來這幾天有不少醫護人員、應急人員因公前往武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會盡量幫助大家在漢口下車。
列車長劉艷輝介紹,這幾天乘客只有往常的十分之一左右,列車所有角落都反復消毒。在這位連續八年在列車度過春節的“老車長”看來,在疫情面前,沒有誰能置身事外,大家雖然沒能像醫生護士那樣沖在第一線,但也可以站好自己每一崗。
出站后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的漢口已是暮色四合。 安源 攝一名乘務員的孩子剛滿兩歲。她告訴記者,考慮到春節期間與大量旅客接觸,為了防控疫情,每次收車后她與同事都沒回家和家人團聚,而是自發住在宿舍進行隔離。“現在科技很發達,能用手機看看孩子,我就很滿足了。”
當乘務員得知我去武漢支援采訪時候,他們反復叮囑我要加強防護,還端來了他們的工作餐,讓我覺得十分暖心。
列車停靠的每一站,我都會下車拍照留資。隨著離武漢越來越近,站臺上車的乘客逐漸減少,列車上的乘客紛紛下車。還沒到達武漢,我所在的車廂便只剩我一人。看著這“只有一位乘客的車廂”,我知道,前線就快到了。
記者安源到達武漢。 張暢 攝17時45分,列車抵達武漢,出站后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的漢口已是暮色四合、華燈初上,連續高強度工作了二十多天的武漢同事在出站口向記者揮手。在這片與疫情戰斗、與時間賽跑的土地,白晝的結束意味著夜晚新的工作開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