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IP時代,執著的“淑芬”是喜是悲
導讀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會為“哈姆雷特”瘋狂到什么程度,可能他自己都想象不到。在書改劇風起云涌的大IP時代,這樣的讀者群體有了一個專有稱呼——書粉,諧音“淑芬”。面對影視劇改編時,“淑芬”究竟有多大的能量?他們對影視劇的評價標準是否可取?又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影視劇的創作走向?
“淑芬”對自己的描述是“不是看書了就叫淑芬,買書、長期支持作者的才叫淑芬”。他們也是瘋狂的追星族,不過追的不是舞臺上的明星,而是一部部文學作品。
目前,眾多網絡文學作品都坐擁數量不菲的書粉群體,他們會通過寫同人作品、做廣播劇、剪輯視頻等方式“安利”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為其源源不斷貢獻熱度。
“淑芬”雖然一般年齡不大,但往往技能滿格、戰斗力爆表。來自天津的溫凌是《盜墓筆記》的“十年老粉”,中學時充錢在小說閱讀網站上通宵看《盜墓筆記》,上大學后為了畫同人漫學會了畫畫,《盜墓筆記》的影視劇推出后因為不滿意劇情,她又開始自己做劇情剪輯。“為了《盜墓筆記》,我學會了十八般武藝。”她打趣道。
“淑芬”的同人作品也會為原著吸引更多的粉絲。來自內蒙古的大三學生陳宜晨是言情推理小說家丁墨的粉絲,她告訴半月談記者,自己就是因為“淑芬”自制的視頻而“入坑”的。
為原著和作者投入真情實感的“淑芬”使文學作品自帶流量,演變成大熱IP,成為影視劇改編追捧的對象。原生“淑芬”為了支持自己喜愛的文學作品,也會尤其關注原著改編的影視劇,并無奈成為影視劇制作方收割的“頭一波韭菜”。
溫凌說:“書粉們罵歸罵,但是改編劇推出后還會趕著去看,一邊吐槽一邊忍不住看。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最初的熱度,可能都是書粉們炒起來的。”
“淑芬”與劇粉的和解與戰爭
“淑芬”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圈地自萌”,然而當自己喜歡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后,他們在觀劇的同時往往會化身為“原著捍衛者”,就影視劇的改編得失與劇粉進行激烈論戰。
二次元和三次元天然有壁,文學作品的改編要想符合“淑芬”對原著小說的想象,實現從二次元到三次元的破壁成功是非常艱難的。不過,對于完成度高的影視劇改編,理智的“淑芬”還是可以化身“自來水”,一邊高呼“真香”、一邊盡情“安利”。
2019年夏天火爆熒屏的《陳情令》,是難得的得到“淑芬”和劇粉共同認可的影視劇改編作品。有“淑芬”激動地表示:“《陳情令》以一生鋤奸扶弱、初心不改的魏無羨為主線,角色高度還原并很好地體現了原著俠之大者的理念,感謝阿令(書粉對《陳情令》的昵稱)幫我圓了夢,希望未來能出現更多這樣有格局、有誠意的改編好劇。”
改編難度超高的《陳情令》能夠大獲成功的背后,離不開《魔道祖師》龐大“淑芬”群體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劇組全體成員對于原著和“淑芬”的充分尊重,而這才是書粉和劇粉盛贊的“有內核、有深意、有價值、有格局”的《陳情令》火爆至今并能走出國門的重要原因。
對于改編劇來說,“淑芬”帶起了熱度,貢獻了流量,同時也可能成為不可控的“炸彈”。
《全職高手》的書粉和劇粉曾在網絡上展開曠日持久的“罵戰”,書粉不滿電視劇選角,劇粉則認為作者同意影視劇改編,輪不到書粉說話。
2018年大火的電視劇《香蜜沉沉燼如霜》帶火了追劇的“香蜜女孩”,也炒熱了“改編是否要忠于原著”的話題。
書粉和劇粉的分歧,多集中在是否符合原著上,書粉在情節改編、人物設定、演員選擇上一一與原著對照,吐槽改編的影視劇不符合原著、主線變成番外、人設崩塌、隨意增減角色。而沒有讀過原著的劇粉,看到這些評價只會一頭霧水。
書粉和劇粉評價的兩極分化,部分原因在于影視劇制作重視的是原著小說自帶的流量而非其內容,有些影視劇制作方可能只想收割書粉這波“韭菜”,將原著小說的版權收購后進行改編,除了保留角色名字外,情節或只截取一部分,或大幅度添加新內容。書粉打開同名影視劇后,發現與小說幾乎是不同的故事。對于此類“魔改”,再理智的“淑芬”也會化身進攻型戰斗粉聯合抵制的。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李綱說:“文學作品中不管人物還是場景,都是有心象性的,讀者會根據文本展開想象,自己構建出一個形象。但影視是直觀的,不管花多少錢制作、請誰當演員,和讀者心目中形象都會有落差。”
“忠于原著”就是好的改編劇?
“淑芬”與劇粉紛爭的背后,其實是對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劇的評價標準之爭。
如今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盛夏”。2018年網絡播放量集均前十的電視劇中,有7部是由小說改編而成。對于這些改編自小說的影視劇,忠于原著是否可以作為評價其優劣的標準?什么又能決定影視作品的創作走向呢?
影評人李星文認為:“對于原著的改編有兩條道路,一種稱為忠于原著,一種叫做盡情顛覆。忠于原著、改編成功的作品,最典型的是老版四大名著。進行顛覆后最成功的有徐克改編的《笑傲江湖》、周星馳改編的《鹿鼎記》,它們跟原著幾乎完全不是一個文本,但是沒人說它不是經典。”
目前,“淑芬”將“忠于原著”上升為對影視劇重要的評價標準。李星文等影視劇研究者認為這并非一種理性的評價狀態。“粉絲們呈現出一種極高的忠誠度,遠遠超越一部文藝作品和它的受眾應有的關系,導致粉絲不允許對原著有任何改編。”李星文說,影視作品改得好,可以夸,改得不好,可以罵,但是否符合原著不應成為評價的標準。
2018年的精品電視劇《天盛長歌》改編自網絡小說《凰權》——一部大女主風格的古言小說,被改編為男女主并重、展現個人成長和家國情懷的權謀劇作。電視劇雖然在部分“淑芬”眼中是對原著的顛覆,但卻很好地化解了原著為凸顯主角光環而出現的情節矛盾,改編后的電視劇突破了原有網絡小說的窠臼,格局立意顯然高了很多。有“淑芬”表示:“不得不承認,改編是合理的。”
青年作家安寧既創作小說,也創作影視劇腳本。她認為文學作品是獨立個體的創作,以文字為載體向讀者傳達思想內核,而影視劇則面向大眾,運用鏡頭語言呈現故事。“二者有不同的創作方法、藝術載體、受眾群體及時間長度,影視劇的改編不可能完全呈現一部文學作品的全部要素,因此也不能用評價文學作品的標準,評價一部基于文學作品的影視劇的改編。”
來源:《半月談》2019年第24期
半月談記者:魏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