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多變的影響,作為全球最大農產品進口國的中國也在不斷優化及擴大進口渠道。譬如,2017年我國小麥進口來源國首位是澳大利亞,2018年則是加拿大位居榜首,而自2019年以來,我國小麥進口開始轉向歐盟等地區,截至去年底,歐盟28國已對華出口小麥72萬噸。然而,中國小麥進口的變化又意味著什么?
澳加法3國對華小麥出口100萬噸,美國呢?
據聯合早報1月28日消息稱,為了達到世界貿易組織設定的進口配額,過去兩個月中,中國已經從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法國這三個國家購買了共計100萬噸小麥,而這只是中國分配給海外小麥賣家每年960萬噸小麥進口配額的一部分。
不過,我國小麥進口規模常年保持在300萬至450萬噸之間;也就是說,中國小麥每年海外平均采購量是低于同期設定的小麥進口配額。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中國累計進口小麥299萬噸,其中,在去年11月份我國進口小麥45萬噸,同比大增226.8%。雖說,當前中國小麥進口量已有所增加,但是還未達到每年小麥進口配額的一半。
而中國小麥進口需求不旺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中國國內小麥市場供給充足。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月最新預計,2019-2020年度全國小麥新增供應量1371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296萬噸;不過,我國小麥消費總量為12350萬噸,比上年度減少532萬噸。如此一來,本年度全國小麥供求結余量為136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828萬噸。簡而言之,中國市場并不缺小麥。
其二,2019年以來,國際小麥價格上漲迅猛。比如,2019年12月31日,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每噸250美元(約合人民幣1734元),這批小麥抵達中國口岸稅后總成本約為每噸2936元,比上年同期漲了將近每噸330元。而同一天,我國普通小麥交易均價為每噸2345元,相互比較之后,中國小麥買家自然是擇優選擇。
北美大豆對華出口漲221%,還有2000億產品將輸華!
另外,據1月17日報道,未來兩年,中國將增購北美農產品及能源產品等2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000億元)。這同時也意味著,北美農產品將重返中國市場。據悉,協議實施之后,中國將會進口一部分北美小麥、玉米和大米,不過中國這三大主糧自給率從未跌破98%,也就是說,擴大北美農產品進口根本無礙于中國糧食自給自足。
而在此之前,北美大豆也早已蓄勢待發只等一聲令下便全力對華發貨。根據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2019-2020年度(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1月2日),當地對華大豆出口裝船量達到942.6萬噸,另外,當地對中國市場已銷售但未裝船的大豆數量為174.6萬噸。整體來看,2019-2020年度,北美最大市場對華大豆銷售量達1117.2萬噸,較去年同期的348.4萬噸上漲220.7%,逼近221%。
值得注意的是,北美大豆在中國進口市場還面臨著眾多競爭對手,除了傳統的大豆買家巴西和阿根廷之后,新晉大豆賣家俄羅斯也在中國市場開辟出一方小天地。2019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俄羅斯大豆達到63萬噸,俄羅斯農業部還立下目標,準備在2025年之前實現每年對華出口370萬噸大豆。
雖說,中國將會適量增加北美農場品進口規模,但是有聲音指出,短時間內大量進口美國谷物的可能性依然不大。另據國內專家表示,即便用完中國每年2000萬噸谷物進口配額,充其量也只占我國全年糧食消費總量的3.4%。換而言之,中國人的飯碗里主要端的都是中國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