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月30日電 題:“話聊”居家觀察人士 重慶醫護志愿者助“歸鄉者”緩解恐慌
中新網記者 張穎綠蕎
“大年三十晚上,一個人在家煮紅苕稀飯吃,當時覺得完都完了。”30日,自武漢返回家鄉重慶的王女士(應受訪者要求化名)已居家觀察十天,她回憶說,雖無發燒、乏力等癥狀,但一個人在家,心里恐慌,“別人防你,自己也怕”。
返鄉不久后,王女士把自己“隔離”起來,并將返鄉情況、身體狀況報告給住處所在的重慶兩江新區大竹林街道。她說,因為自己患有支氣管炎,平日里一直有些咳嗽,所以格外緊張不安。“每天鋪上躺、房間走,手機刷新聞,身上稍微有點熱,我就慌。”
1月28日,王女士和重慶兩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劉蘭通話40余分鐘,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劉蘭告訴中新網記者,最初通話時,王女士消極情緒較重,即使沒有發燒,也一直把自己往“發熱、乏力、難受”等癥狀上“套”。劉蘭舉例說,王女士洗澡后,穿著很厚的衣服吹頭發,隨后有些發熱,她就很緊張。
圖為報名加入心理疏導小分隊志愿者申請書。 受訪者供圖“其實這些表現都是心理上的過于緊張,而不是醫學上的相關癥狀。”劉蘭稱,本次重慶兩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主要承擔該區醫學觀察任務。在劉蘭看來,除了做好醫學觀察,心理疏導也很重要。
以王女士所在的兩江新區大竹林街道為例,經排查,截至1月30日,該街道“武漢市返渝來渝人員”中,無癥狀的有57人。劉蘭說,僅這部分人員中,“過度緊張”的人就不少。
基于此,1月29日,劉蘭發起一則“招募令”,面向兩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全院人員,招募心理疏導志愿者,與居家隔離群眾“話聊”。通過電話聊天方式,“化療”他們的恐慌情緒。
“我是一名工作24年的醫務工作者,雖然不能前往武漢抗擊疫情,仍迫切希望貢獻綿薄之力。”據介紹,“招募令”發布1天后,已有30余名醫務工作者報名加入該院心理疏導小分隊,部分志愿者還寫了申請書。
考慮到醫務人員工作緊張,劉蘭說,本次先從志愿者中選出10人組成第一分隊,利用空余時間與居家隔離者通話,為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談及聊天內容,劉蘭告訴中新網記者,“我們什么都聊,工作生活、家長里短”,和他們“煲電話粥”。
一位無癥狀的“歸鄉者”告訴記者,居家觀察期間,社區人員、街道干部、醫護人員都常與她通話,讓她沒那么焦慮。除日常吃飯、睡覺、觀察身體外,她每日還在家做操鍛煉。她說,兒子給她打電話稱想來看一眼母親,她拒絕了兒子,“我一個人沒得事,關心我的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