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公告稱,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也未授權任何資產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網傳所謂法定數字貨幣發行,以及個別機構冒用人民銀行名義推出“DC/EP”或“DCEP”,可能涉及詐騙和傳銷,請社會公眾提高風險意識,不偏信輕信,防止利益受損。這是央行近一段時間以來,第二次對數字貨幣進行辟謠。
央行數字貨幣近期消息不斷,引起社會關注。許多人都很好奇,究竟何為數字貨幣?數字貨幣與現有的人民幣有什么區別?
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趙鷂說,央行數字貨幣具有法償性,其功能和屬性與現有的人民幣紙幣相似,只不過形態是數字化的,是具有價值特征的數字支付工具,不需要賬戶就能實現價值轉移。“例如,兩個人的手機里都有數字錢包,只要手機有電,無需網絡,兩個人的手機一觸碰,一人數字錢包里的數字貨幣就可以轉給另外一個人,不需要綁定任何銀行卡,類似于我掏出自己口袋里的紙幣放進你的口袋。”
數字貨幣如何運營?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介紹,央行數字貨幣采取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單層運營體系,是人民銀行直接對公眾發行數字貨幣。而在數字貨幣發行時,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就屬于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做上層,商業銀行做第二層,這種雙重投放體系適合我國的國情。既能利用現有資源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也能夠順利提升數字貨幣的接受程度。”
趙鷂說,數字貨幣發行后的流通方式是,商業銀行在人民銀行開戶,按照百分之百全額繳納準備金,個人和企業通過商業銀行或商業機構開立數字錢包,既可以強實名制,也可以弱實名制。對于用戶來說,不需要跑到商業銀行,只要下載、注冊一個APP,就可以使用數字貨幣。
中國移動支付高度發達,不少人已經習慣了只帶手機不帶現金出門,數字貨幣一旦推出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在能夠聯網、不在乎匿名性的場合,比如小額日常消費,使用移動支付完全沒有問題。但如果在無法聯網、用戶希望匿名維護隱私等情境下,數字貨幣就有了用武之地。例如,某些大樓里移動網絡信號不佳、大部分飛機航班還未開通WiFi,為應對這些情況,用戶可以提前下載安裝數字錢包,來收付數字貨幣。”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說。
數字貨幣離我們還有多遠?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央行將數字貨幣作為未來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積極開展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2014年啟動數字貨幣前瞻性研究,2016年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2017年成立專項工作組啟動數字貨幣研發試驗。目前,數字貨幣在堅持雙層投放、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下一步,將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原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范圍,不斷優化和豐富功能,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