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獲悉,該院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三亞站2020年迎來建成業務運行10周年,這10年間,三亞站一直保持穩定、可靠的運行狀態,衛星數據年接收量增長7.4倍,累計完成4萬余軌各類衛星的數據接收任務。
中科院空天院介紹說,建成于1986年的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最初僅有位于北京密云的一個衛星數據接收站,衛星接收的范圍只能覆蓋中國陸地國土面積的約80%。2005年11月,地面站開始建設由北京密云、新疆喀什、海南三亞3個接收站組成的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以滿足中國各領域對陸地觀測衛星數據使用的需求,適應國家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密云站、喀什站、三亞站實時接收覆蓋范圍。 中科院空天院/供圖 攝2010年1月,三亞站正式建成并投入業務運行,使中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直接獲取能力首次伸展到南部海疆,解決了中國南海和周邊區域長期缺乏遙感衛星數據的狀況。目前,三亞站已發展擁有5套天線系統,衛星任務近30顆,成為中國空間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陸地觀測和空間科學衛星的數據獲取發揮關鍵作用。
經過不斷建設和系統升級,三亞站已成為具有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衛星地面站,一些關鍵技術指標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具備全自動化的衛星數據接收、記錄和傳輸業務運行能力,應急任務響應時間不超過10分鐘;具備衛星數據實時快視圖像顯示和接收質量檢測分析能力;接收站至北京總部間的數據傳輸專線鏈路,能夠實現衛星數據在接收的同時實時傳輸,有效保證衛星數據傳輸的時效性;7×24小時不間斷連續業務運行,目前數據接收碼數率最高可達雙向900Mbps;目前支持近30顆衛星的業務運行,設計能力可支持衛星數量達50顆以上。
三亞站全景。 中科院空天院/供圖 攝三亞站站長、正高級工程師李振起表示,該站目前承擔著中國環境與災害監測系列衛星、高分系列衛星、資源系列衛星和“墨子”“慧眼”“悟空”空間科學衛星等近30顆中外衛星的數據接收任務。運行10年來,三亞站所接收的衛星數據被廣泛應用于國土普查、環境監測、減災、測繪、城市規劃、空間科學研究等眾多行業領域,為中國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科學研究作出重要貢獻。
三亞站承擔衛星首軌接收任務。 中科院空天院/供圖 攝同時,三亞站參與的“三亞遙感衛星虛擬地面站系統”面向海南地區的地理特點和海南省衛星遙感應用的實際需求,推動海南在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旅游等行業領域的應用示范,為支持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等提供急需的遙感衛星數據資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