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首部大劇,我是真夸不出口 2019-12-29 23:38閱讀: 宮廷古裝一直是國產電視劇熱門題材。
王孫公子,紅粉佳人。
朝堂智斗,爾虞我詐。
一子錯滿盤輸的權謀戲碼,殘酷中倍添刺激。
歲末,國產古裝劇又迎來了一個小井噴。
《慶余年》口碑小爆,《鶴唳華亭》也人氣不俗。
夾縫間,另一部曾備受期待的古裝大劇,就有些尷尬了——
《大明風華》
香玉依稀記得,這部劇早在17年末就已經確定女主。
那時還沒有所謂的「最嚴限古令」。
國產古裝劇欣欣向榮,呈燎原之勢。
從年初到年末,365天,天天都有各式各類「古裝大劇」輪番轟炸。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是熱搜常客。
《瑯琊榜之風起長林》、《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撐起口碑擔當。
毀譽參半的《海上牧云記》,撲得無聲無息的《醉玲瓏》,正熱拍中的《武動乾坤》......
連《帝凰業》、《簪中錄》等大劇的主演人選,也早在那時就開始熱傳。
在這樣一片火熱的氛圍下。
《大明風華》一官宣女主湯唯,觀眾期待值與關注度都直線上升。
畢竟,一貫以「電影咖」定位示眾的湯唯,自《色·戒》之后再也沒有接拍過電視劇。
這也是她的首部古裝。
一線演員「下凡」小熒屏,自然是備受矚目的。
更何況,還有王學圻、梁冠華、朱亞文等一眾實力演員助陣配戲。
代表作為《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的張黎導演擔任監制。
怎么看,都和外面那些主打流量牌、收割粉絲的「妖艷賤貨」不一樣。
那么它的成績如何呢?
豆瓣評分6.6。
不能說不讓人驚訝。
香玉簡單翻了下評論,批評角度五花八門。
有人,被湯唯的造型、臺詞、演技全面勸退。
你說怎么可以質疑湯唯演技?
那不妨先去把《吹哨人》看一遍,咱再繼續聊。
有人,受不了朱亞文把皇太孫演出了「廠味」。
玉樹臨風,彎成了扭扭捏捏。
還有人吐槽節奏拖沓、剪輯與臺詞稀巴爛。
總之,從造型、服裝、特效、配音、表演到劇情,幾乎都被批評了個遍。
縱觀國產爛劇這么多年,上面這些問題,香玉其實都沒有很受驚嚇。
只要心理預期足夠低,我就能硬著頭皮啃下去。
唯獨有一個地方,想認真跟大家聊聊。
那就是古裝劇的劇本。
在如此之多的槽點中,這部劇被吐槽的最猛烈的,要屬魔改歷史這點。
劇名《大明風華》,也被痛批為《大明瘋話》。
翻看該劇的官方微博,明晃晃寫著「正劇」二字。
而且還是號稱「重新定義新時代歷史正劇」,口氣很大。
何謂正劇?
尊重歷史、制作精良、主題宏大、價值觀深邃。
基本等同于是近幾年霸屏的瑪麗蘇、N角戀、小情小愛的反義詞。
尤其在流量不斷作妖,網文IP紛紛隕落的當下,觀眾更是急切盼望能再次看到一部如《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正劇、神劇。
打著「正劇」旗號做宣傳,首先就能讓人高看一眼。
但面子好看了,里子能跟上了嗎?
拿事實說話。
首先,造型。
不說好不好看,咱就談夠不夠還原。
開播至今,《大明風華》最出圈的一個話題,就是朱元璋的扮相。
讓長相正常的演員戴上倒模,還原鞋拔子臉的朱元璋。
講真,這倒模都還不如廖凡演繹得傳神。
但《邪不壓正》是明擺著的戲謔,放「正劇」《大明風華》就怎么也說不通了。
這引來了許多明史粉的不滿。
網友紛紛指責,在一部明朝劇中采用清人惡意抹黑的明太祖的形象,太過草率,也不尊重歷史。
對此,導演迅速給出了回應。
稱在這點上專家也還在爭論,朱元璋長相到底如何,并沒有定論。
意思就是,不能一口咬定劇版造型就是錯。
當然了。
香玉個人是認為,歷史細節的還原存在爭議可以理解,不必因為一處誤筆就將一部劇徹底打死。
畢竟,就連口碑封神的《康熙王朝》,也存在斯琴高娃扮演的孝莊自稱「我孝莊」這樣的史實性錯誤。
(知識點:「孝莊」是謚號,死后才加封。)
只要「大節不虧」,瑕不掩瑜,就仍然可以是一部合格以上的作品。
可《大明風華》的最大問題就出在,基本的歷史觀都有問題,改編完全不講究基本法。
這里就需要簡單和大家介紹下劇情了。
和多數大女主劇一樣,《大明風華》的C位人物是一個具備傳奇色彩的后宮女子——
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妻子,孫皇后。
歷史上,她自小被選入太子府陪伴太孫,與朱瞻基情深意篤,感情深厚。
然而朱棣已經另外為朱瞻基指婚了有端莊賢淑之名的胡善祥,也就是后來的胡皇后。
皇命自然不能違抗,朱瞻基遵從。
但自己稱帝后不久,就開始準備廢后。
胡皇后不受寵且無子,朱瞻基就以這個理由廢了她。
另立生了皇長子朱祁鎮的孫氏為皇后。
孫皇后一生經歷跌宕,歷經土木之變與奪門之變,影響了遷都與廢除殉葬制。
對她的歷史評價,有功有過,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圣人或惡人。
確實很有可書寫的空間。
但在劇中,這一切都被顛覆了。
并且是以一種非常惡俗的方式。
孫皇后,劇中名叫孫若微(湯唯飾),與胡皇后胡善祥(鄧家佳飾)成了親姐妹。
根據設定。
她們倆是「靖難遺孤」,生父是建文皇帝舊臣,在朱棣攻破皇城后慘遭屠戮。
孫若微被一個將軍所救,流落江湖,一心想殺朱棣以報父母大仇。
胡善祥則被太子朱高熾搭救,改名換姓,當了宮女。
兩姐妹長大以后,都和男主角,太孫朱瞻基(朱亞文飾)扯上了關系。
光是這奠定全劇基調的支柱設定,就有無數問題。
首先,臺詞張口閉口稱孫若微為「靖難遺孤」,這是大錯特錯的。
所謂「靖難」,是朱棣發起的「清君側,靖國難」的戰爭。
真有遺孤,那也應該是站在朱棣陣營,為朱棣起兵流血流汗的將士留下的遺孤。
身份是合法且光榮的。
孫若微作為建文舊臣的兒女,應該是「壬午遺孤」才對。
歷史知識不扎實,也就算了。
其次,明朝為防外戚之禍,嬪妃都從低階官職的人家中選出。
胡皇后雖然身份不高,但也是正兒八經的錦衣衛百戶之女,絕不可能是宮女出身。
孫若微作為亂黨,最后能嫁給皇太孫,更是相當扯淡。
但和胡、孫兩位皇后實際是親姐妹相比,這點胡扯也不算什么了。
姐妹相爭,不管是為情還是為權,我們都看過很多。
譬如《羋月傳》中的羋月、羋姝。
《美人心計》中的竇漪房、聶慎兒。
觀感都相當狗血、爛俗。
歸因起來,無外乎是因為人設的臉譜化與情節的低幼化。
女主角必然偉光正,女配角就是綠茶婊。
雖然在香玉看的十幾集里,劇情還沒有播到胡、孫相繼嫁給朱瞻基。
可從廢胡立孫的必然進展,以及鄧家佳飾演的胡善祥已經展露出的野心家一面來看。
姐妹撕逼是必不可少的了。
《大明風華》劇本改編自網絡小說《六朝紀事》。
因為電視劇劇情實在太過扯淡,香玉忍不住好奇,去瞅了幾眼原著小說。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什么靖難遺孤、同胞姐妹,都是編劇添加的。
小說中的人物身份,都沿用了歷史原型。
但也不能怪編劇魔改,因為,小說也有小說的魔幻。
在書中,孫若微是穿越人士。
她的父親原本和太子妃,也就是朱瞻基的生母情投意合,差點成親。
她的母親則被朱棣看中,也險些入宮為妃。
孫若微自己從小就被姚廣孝(朱棣謀士,靖難之役主要策劃者)預言將「鳳棲宮苑」。
本來她入宮陪伴太孫,是內定的太孫妃人選。
可因為朱棣暗中又看上了她,打算據為己有,所以另給朱瞻基指婚胡善祥。
孫若微的桃花還不止這些。
內閣首輔、元朝后裔,甚至是漢王(朱瞻基叔叔),都是她的裙下之臣。
此外,朱棣的樸妃似乎也和漢王有曖昧......
香玉不過跳著看了十幾章,就被書中的大明青青草原嚇退。
坦白說,無論文筆還是深度,《六朝紀事》都不過是一部碰瓷歷史的二流瑪麗蘇小說。
原著本來就不行,編劇改編更不給力。
也就難怪以「正劇」自封的《大明風華》,評分會如此慘淡。
劇本出了問題,必然會影響到人物。
在劇中,孫若微的出場是一個背負家仇又靈性灑脫的江湖少女。
演出少女的靈氣,是讓這個人物成立的關鍵。
先不管湯唯那完全拖后腿的笨拙蠢重的妝發造型,也暫時別理會電影咖女神翻車的演技。
就說在一場戲里,男女主正吃著飯。
還不知道朱瞻基真實身份的孫若微盯著墻上的一幅畫,直呼有趣。
朱瞻基吐槽:
「有趣個鬼。那是我爺爺送給我爹的,讓我爹在上面提首詩,我爹他想不出來,正發愁呢。」
這么一說,大家猜怎么著?
孫若微立馬從畫中看出朱瞻基爺爺與父親父子關系失和,還馬上把詩提了出來。
這幅畫是當朝大學士解縉畫的。
畫中的含義,太子、太孫都看不出來,孫若微一眼就看出來了。
這就是很明顯的靈性聰慧少女人設,雖然舉止跳脫,但心性通透、一點即通。
劇本立這么一個形象,完全沒問題。
可問題在于,連一句牽強的解釋都給不出。
「你咋看出來的?」
「這不明擺著的嗎?」
反正女主是女主,就是這么冰雪聰明,吹就完事兒了。
就像是被內定的考生直接拿到了標準答案,但要給出解題思路,不好意思,沒有。
再說朱瞻基與孫若微的初相遇。
誰能看得出,就這么打了個照面,男主就對女主一見鐘情了?
雖然一見鐘情本來也是件沒什么道理的事,但好歹拍得讓人信服一點。
比如讓朱瞻基的眼神多點內容,讓孫若微的造型更驚艷一些。
導演也沒打算好好解釋這是怎么一回事。
直接在數集以后,借角色之口,用大段依舊毫無道理的臺詞一帶而過。
我第一次見你的時候,像在照鏡子
一樣的慌亂無措,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
只是我經歷得更多,學會了偽裝
見到個表情慌亂的人就能一見鐘情,太孫也實在太好撩撥。
諸如此類令人無法信服的情節比比皆是,說到底都是劇本的鍋。
其實《大明風華》未必有多差,槽點雖多,優點也不是沒有。
拍得好的地方,就集中在了王學圻、梁冠華等幾個戲骨身上。
大明第一家庭,朱棣與兒孫們的那些家務事,被拍得非常有煙火氣。
朱棣動不動嚇唬兒子,太子嚷嚷著要辭職。
這都不是我們以往常見的爾虞我詐的宮廷戲,反倒像是一出喜感十足的家庭情景喜劇。
只不過,這又反過來加劇了C位人物孫若微現階段的失敗。
打從《瑯琊榜》爆火開始,「古裝大劇」似乎就得出了一種公式。
改編自某某點擊量XX萬的大IP小說。
故事圍繞著某或真實或虛構的傳奇人物。
劇情跌宕起伏、雄渾厚重,動輒攪弄幾朝風云、牽涉天下安危。
請來某實力偶像派明星,或干脆出動一線電影演員。
再邀來幾個老戲骨做綠葉,請某大人物做監制。
一鍋亂燉下,就是良心大劇了。
只可惜,截止目前為止,在諸多口號震天響的電視劇中,還依然沒有出過一個足以與《瑯琊榜》媲美的佳劇。
劇本、選角、表演、特效、服化道,總是要有幾個環節掉鏈子。
或是前期卯足了勁,后續跟不上,呈現爛尾趨勢。
《大明風華》就是其中一例。
「最嚴限古令」顯然只推遲了這些劇的播出時間,而并沒有讓導演、編劇們自覺提高劇作水平。
在這之后,還有《帝凰業》、《大宋宮詞》、《孤城閉》等無數「正劇」待播。
是繼續槽多無口,還是能殺出條血路。
真是讓人忐忑呢。
原文鏈接:mp.weixin.qq/s?__biz=MzA5MDM1MTcyNQ== mid=2657261025 idx=1 sn=219c020c12b212d2472aa9628b406cae chksm=8b9ac4e3bced4df59b26deed0d15d9c7a8e5617f82491c2242442bfc70042de6e18f97e0ffb6 scene=0 xtrack=1 舉報/Report
王孫公子,紅粉佳人。
朝堂智斗,爾虞我詐。
一子錯滿盤輸的權謀戲碼,殘酷中倍添刺激。
歲末,國產古裝劇又迎來了一個小井噴。
《慶余年》口碑小爆,《鶴唳華亭》也人氣不俗。
夾縫間,另一部曾備受期待的古裝大劇,就有些尷尬了——
《大明風華》
香玉依稀記得,這部劇早在17年末就已經確定女主。
那時還沒有所謂的「最嚴限古令」。
國產古裝劇欣欣向榮,呈燎原之勢。
從年初到年末,365天,天天都有各式各類「古裝大劇」輪番轟炸。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是熱搜常客。
《瑯琊榜之風起長林》、《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撐起口碑擔當。
毀譽參半的《海上牧云記》,撲得無聲無息的《醉玲瓏》,正熱拍中的《武動乾坤》......
連《帝凰業》、《簪中錄》等大劇的主演人選,也早在那時就開始熱傳。
在這樣一片火熱的氛圍下。
《大明風華》一官宣女主湯唯,觀眾期待值與關注度都直線上升。
畢竟,一貫以「電影咖」定位示眾的湯唯,自《色·戒》之后再也沒有接拍過電視劇。
這也是她的首部古裝。
一線演員「下凡」小熒屏,自然是備受矚目的。
更何況,還有王學圻、梁冠華、朱亞文等一眾實力演員助陣配戲。
代表作為《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的張黎導演擔任監制。
怎么看,都和外面那些主打流量牌、收割粉絲的「妖艷賤貨」不一樣。
那么它的成績如何呢?
豆瓣評分6.6。
不能說不讓人驚訝。
香玉簡單翻了下評論,批評角度五花八門。
有人,被湯唯的造型、臺詞、演技全面勸退。
你說怎么可以質疑湯唯演技?
那不妨先去把《吹哨人》看一遍,咱再繼續聊。
有人,受不了朱亞文把皇太孫演出了「廠味」。
玉樹臨風,彎成了扭扭捏捏。
還有人吐槽節奏拖沓、剪輯與臺詞稀巴爛。
總之,從造型、服裝、特效、配音、表演到劇情,幾乎都被批評了個遍。
縱觀國產爛劇這么多年,上面這些問題,香玉其實都沒有很受驚嚇。
只要心理預期足夠低,我就能硬著頭皮啃下去。
唯獨有一個地方,想認真跟大家聊聊。
那就是古裝劇的劇本。
在如此之多的槽點中,這部劇被吐槽的最猛烈的,要屬魔改歷史這點。
劇名《大明風華》,也被痛批為《大明瘋話》。
翻看該劇的官方微博,明晃晃寫著「正劇」二字。
而且還是號稱「重新定義新時代歷史正劇」,口氣很大。
何謂正劇?
尊重歷史、制作精良、主題宏大、價值觀深邃。
基本等同于是近幾年霸屏的瑪麗蘇、N角戀、小情小愛的反義詞。
尤其在流量不斷作妖,網文IP紛紛隕落的當下,觀眾更是急切盼望能再次看到一部如《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正劇、神劇。
打著「正劇」旗號做宣傳,首先就能讓人高看一眼。
但面子好看了,里子能跟上了嗎?
拿事實說話。
首先,造型。
不說好不好看,咱就談夠不夠還原。
開播至今,《大明風華》最出圈的一個話題,就是朱元璋的扮相。
讓長相正常的演員戴上倒模,還原鞋拔子臉的朱元璋。
講真,這倒模都還不如廖凡演繹得傳神。
但《邪不壓正》是明擺著的戲謔,放「正劇」《大明風華》就怎么也說不通了。
這引來了許多明史粉的不滿。
網友紛紛指責,在一部明朝劇中采用清人惡意抹黑的明太祖的形象,太過草率,也不尊重歷史。
對此,導演迅速給出了回應。
稱在這點上專家也還在爭論,朱元璋長相到底如何,并沒有定論。
意思就是,不能一口咬定劇版造型就是錯。
當然了。
香玉個人是認為,歷史細節的還原存在爭議可以理解,不必因為一處誤筆就將一部劇徹底打死。
畢竟,就連口碑封神的《康熙王朝》,也存在斯琴高娃扮演的孝莊自稱「我孝莊」這樣的史實性錯誤。
(知識點:「孝莊」是謚號,死后才加封。)
只要「大節不虧」,瑕不掩瑜,就仍然可以是一部合格以上的作品。
可《大明風華》的最大問題就出在,基本的歷史觀都有問題,改編完全不講究基本法。
這里就需要簡單和大家介紹下劇情了。
和多數大女主劇一樣,《大明風華》的C位人物是一個具備傳奇色彩的后宮女子——
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妻子,孫皇后。
歷史上,她自小被選入太子府陪伴太孫,與朱瞻基情深意篤,感情深厚。
然而朱棣已經另外為朱瞻基指婚了有端莊賢淑之名的胡善祥,也就是后來的胡皇后。
皇命自然不能違抗,朱瞻基遵從。
但自己稱帝后不久,就開始準備廢后。
胡皇后不受寵且無子,朱瞻基就以這個理由廢了她。
另立生了皇長子朱祁鎮的孫氏為皇后。
孫皇后一生經歷跌宕,歷經土木之變與奪門之變,影響了遷都與廢除殉葬制。
對她的歷史評價,有功有過,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圣人或惡人。
確實很有可書寫的空間。
但在劇中,這一切都被顛覆了。
并且是以一種非常惡俗的方式。
孫皇后,劇中名叫孫若微(湯唯飾),與胡皇后胡善祥(鄧家佳飾)成了親姐妹。
根據設定。
她們倆是「靖難遺孤」,生父是建文皇帝舊臣,在朱棣攻破皇城后慘遭屠戮。
孫若微被一個將軍所救,流落江湖,一心想殺朱棣以報父母大仇。
胡善祥則被太子朱高熾搭救,改名換姓,當了宮女。
兩姐妹長大以后,都和男主角,太孫朱瞻基(朱亞文飾)扯上了關系。
光是這奠定全劇基調的支柱設定,就有無數問題。
首先,臺詞張口閉口稱孫若微為「靖難遺孤」,這是大錯特錯的。
所謂「靖難」,是朱棣發起的「清君側,靖國難」的戰爭。
真有遺孤,那也應該是站在朱棣陣營,為朱棣起兵流血流汗的將士留下的遺孤。
身份是合法且光榮的。
孫若微作為建文舊臣的兒女,應該是「壬午遺孤」才對。
歷史知識不扎實,也就算了。
其次,明朝為防外戚之禍,嬪妃都從低階官職的人家中選出。
胡皇后雖然身份不高,但也是正兒八經的錦衣衛百戶之女,絕不可能是宮女出身。
孫若微作為亂黨,最后能嫁給皇太孫,更是相當扯淡。
但和胡、孫兩位皇后實際是親姐妹相比,這點胡扯也不算什么了。
姐妹相爭,不管是為情還是為權,我們都看過很多。
譬如《羋月傳》中的羋月、羋姝。
《美人心計》中的竇漪房、聶慎兒。
觀感都相當狗血、爛俗。
歸因起來,無外乎是因為人設的臉譜化與情節的低幼化。
女主角必然偉光正,女配角就是綠茶婊。
雖然在香玉看的十幾集里,劇情還沒有播到胡、孫相繼嫁給朱瞻基。
可從廢胡立孫的必然進展,以及鄧家佳飾演的胡善祥已經展露出的野心家一面來看。
姐妹撕逼是必不可少的了。
《大明風華》劇本改編自網絡小說《六朝紀事》。
因為電視劇劇情實在太過扯淡,香玉忍不住好奇,去瞅了幾眼原著小說。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什么靖難遺孤、同胞姐妹,都是編劇添加的。
小說中的人物身份,都沿用了歷史原型。
但也不能怪編劇魔改,因為,小說也有小說的魔幻。
在書中,孫若微是穿越人士。
她的父親原本和太子妃,也就是朱瞻基的生母情投意合,差點成親。
她的母親則被朱棣看中,也險些入宮為妃。
孫若微自己從小就被姚廣孝(朱棣謀士,靖難之役主要策劃者)預言將「鳳棲宮苑」。
本來她入宮陪伴太孫,是內定的太孫妃人選。
可因為朱棣暗中又看上了她,打算據為己有,所以另給朱瞻基指婚胡善祥。
孫若微的桃花還不止這些。
內閣首輔、元朝后裔,甚至是漢王(朱瞻基叔叔),都是她的裙下之臣。
此外,朱棣的樸妃似乎也和漢王有曖昧......
香玉不過跳著看了十幾章,就被書中的大明青青草原嚇退。
坦白說,無論文筆還是深度,《六朝紀事》都不過是一部碰瓷歷史的二流瑪麗蘇小說。
原著本來就不行,編劇改編更不給力。
也就難怪以「正劇」自封的《大明風華》,評分會如此慘淡。
劇本出了問題,必然會影響到人物。
在劇中,孫若微的出場是一個背負家仇又靈性灑脫的江湖少女。
演出少女的靈氣,是讓這個人物成立的關鍵。
先不管湯唯那完全拖后腿的笨拙蠢重的妝發造型,也暫時別理會電影咖女神翻車的演技。
就說在一場戲里,男女主正吃著飯。
還不知道朱瞻基真實身份的孫若微盯著墻上的一幅畫,直呼有趣。
朱瞻基吐槽:
「有趣個鬼。那是我爺爺送給我爹的,讓我爹在上面提首詩,我爹他想不出來,正發愁呢。」
這么一說,大家猜怎么著?
孫若微立馬從畫中看出朱瞻基爺爺與父親父子關系失和,還馬上把詩提了出來。
這幅畫是當朝大學士解縉畫的。
畫中的含義,太子、太孫都看不出來,孫若微一眼就看出來了。
這就是很明顯的靈性聰慧少女人設,雖然舉止跳脫,但心性通透、一點即通。
劇本立這么一個形象,完全沒問題。
可問題在于,連一句牽強的解釋都給不出。
「你咋看出來的?」
「這不明擺著的嗎?」
反正女主是女主,就是這么冰雪聰明,吹就完事兒了。
就像是被內定的考生直接拿到了標準答案,但要給出解題思路,不好意思,沒有。
再說朱瞻基與孫若微的初相遇。
誰能看得出,就這么打了個照面,男主就對女主一見鐘情了?
雖然一見鐘情本來也是件沒什么道理的事,但好歹拍得讓人信服一點。
比如讓朱瞻基的眼神多點內容,讓孫若微的造型更驚艷一些。
導演也沒打算好好解釋這是怎么一回事。
直接在數集以后,借角色之口,用大段依舊毫無道理的臺詞一帶而過。
我第一次見你的時候,像在照鏡子
一樣的慌亂無措,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
只是我經歷得更多,學會了偽裝
見到個表情慌亂的人就能一見鐘情,太孫也實在太好撩撥。
諸如此類令人無法信服的情節比比皆是,說到底都是劇本的鍋。
其實《大明風華》未必有多差,槽點雖多,優點也不是沒有。
拍得好的地方,就集中在了王學圻、梁冠華等幾個戲骨身上。
大明第一家庭,朱棣與兒孫們的那些家務事,被拍得非常有煙火氣。
朱棣動不動嚇唬兒子,太子嚷嚷著要辭職。
這都不是我們以往常見的爾虞我詐的宮廷戲,反倒像是一出喜感十足的家庭情景喜劇。
只不過,這又反過來加劇了C位人物孫若微現階段的失敗。
打從《瑯琊榜》爆火開始,「古裝大劇」似乎就得出了一種公式。
改編自某某點擊量XX萬的大IP小說。
故事圍繞著某或真實或虛構的傳奇人物。
劇情跌宕起伏、雄渾厚重,動輒攪弄幾朝風云、牽涉天下安危。
請來某實力偶像派明星,或干脆出動一線電影演員。
再邀來幾個老戲骨做綠葉,請某大人物做監制。
一鍋亂燉下,就是良心大劇了。
只可惜,截止目前為止,在諸多口號震天響的電視劇中,還依然沒有出過一個足以與《瑯琊榜》媲美的佳劇。
劇本、選角、表演、特效、服化道,總是要有幾個環節掉鏈子。
或是前期卯足了勁,后續跟不上,呈現爛尾趨勢。
《大明風華》就是其中一例。
「最嚴限古令」顯然只推遲了這些劇的播出時間,而并沒有讓導演、編劇們自覺提高劇作水平。
在這之后,還有《帝凰業》、《大宋宮詞》、《孤城閉》等無數「正劇」待播。
是繼續槽多無口,還是能殺出條血路。
真是讓人忐忑呢。
原文鏈接:mp.weixin.qq/s?__biz=MzA5MDM1MTcyNQ== mid=2657261025 idx=1 sn=219c020c12b212d2472aa9628b406cae chksm=8b9ac4e3bced4df59b26deed0d15d9c7a8e5617f82491c2242442bfc70042de6e18f97e0ffb6 scene=0 xtrack=1 舉報/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