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娛樂訊 你平常觀影時會特地觀察“剪輯”技巧嗎?你了解“剪輯師”這個職業嗎?一部成功的電影是靠眾人齊心協力完成,但鎂光燈總是聚焦在主創身上,幕后團隊也大多為導演、制片、攝影、音樂等角色較為受到大家關注。近年活躍于華語影壇的法國剪輯師馬修(Matthieu Laclau)完成不少優秀作品,2019年他參與剪輯的兩部劇情長片,包括刁亦男執導的《南方車站的聚會》、趙德胤執導的《灼人秘密》分別入選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和一種注目競賽單元。他近日在臺北對話新浪娛樂,分享剪輯生涯點滴。身為影片素材所在的中央廚房之大廚,他對于影像再度創作,其實有著一定程度的決定權,但他不搶風頭反倒透露自己的剪輯風格就是隨電影而定,形容:“我們拿到一堆素材,要思考如何“play puzzle”(解謎),怎么解才是最有效率、最好看的。”
馬修工作使用電腦操刀剪輯并非只是照著劇本拼湊,而是得協助導演整理日以繼夜拍攝的素材再來完整說一個動人的故事。馬修從頭參與的《灼人秘密》,劇組開拍他每天剪片,讓趙德胤得以透過每天取得的影像從中找到結尾的新靈感。而他較晚參與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他的加入提供刁亦男不同視角,也更加厘清電影的敘事線。當然還有他剪輯生涯最具挑戰性的《蜻蜓之眼》,他花費一年時間沒日沒夜全心投入,無暇顧及家庭甚至讓他得了肝病。
一位法國人參與華語電影,但他用經驗值克服電影中各種語言、方言的障礙,他的興趣及涉獵廣泛,剪輯時通常也一并處理聲音、音樂、甚至影片顏色架構。除了技術、藝術敏銳度之外,身為剪輯師最重要的就是擅于溝通、有耐心,馬修作為一個橋樑與平臺,讓大家的討論少點激動脾氣、多點聚焦討論。他的高效率剪接完成度,使得有人稱他為butcher(屠夫),或夸他為“小神童”。
馬修畢業于巴黎第三大學主修電影理論,2008年獲得碩士學位。他2013年以賈樟柯執導的《天注定》榮獲金馬獎最佳剪輯。2017年以賈樟柯執導的《山河故人》獲美國Chlotrudis Awards最佳剪輯。
剪輯指導馬修對話新浪娛樂新浪娛樂:為何會加入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的剪輯工作?
馬修:刁導和孔姐(孔勁蕾)工作五、六個月,他們做了最辛苦的工作。因為《南方車站》有法國的製片人,他們擔心西方觀眾比較難理解這個版本,像是片中有便衣警察,對中國人比較好理解,但對外國人比較難,加上他們覺得亞洲人臉孔差不多,很難分辨誰是誰,所以刁導聯系我,請我看片子、給他一些意見。后來我們倆就一起改一個版本。我參加時有新鮮感,有很多新的想法,幫助導演在短時間有很大的進步。比如說我開始剪開場有改一個東西,就是有場戲桂綸鎂撐雨傘向胡歌借打火機,這個鏡頭原來拍的是長鏡頭,但他們剪成了好幾個鏡頭,后來我剪的時候就把長鏡頭放回去,導演看到這個動作就開始相信我,因為他很喜歡這顆長鏡頭。我覺得兩個人講話不需要快,可以慢慢來,用一個好看的長鏡頭。后面也有很多很快的戲,比如說追摩托車。我喜歡節奏反差很大的電影,有時候快、有時候慢,觀眾有時間呼吸。
新浪娛樂:第一次剪輯黑色電影,困難之處?
馬修:《南方車站》角色多、關系復雜,他們都是騙子,但觀眾要知道誰說謊、誰沒說謊,這是比較復雜的地方,解釋多一點就變啰唆、節奏變慢,有些理解故事很快的觀眾就會覺得無聊,要找平衡點,交代情節但也不能影響風格和故事發展。
新浪娛樂:許多觀眾看完《南方車站的聚會》覺得有武俠片風格,剪輯時帶入武俠元素?
馬修:原來孔勁蕾老師的版本就有這個氛圍,有一場戲是他們騎摩托車,騎車騎得很快,結果頭就快速被砍掉,這就有點武俠的感覺,這應該是導演拍的時候就有設計好,剪輯的時候也有加一些武俠的聲音。另外,還有個角色在湖邊被殺,有一個人給他錢但同時也快速拿出刀,這也很像武俠的剪輯。
新浪娛樂:談談另一部你今年剪輯的趙德胤導演作品《灼人秘密》。
馬修:從他們開拍第一天的隔天我就開始剪片,導演每天看初剪,他可以想結尾怎麼改,對他很有幫助,在拍的時候就找到新的結尾。電影中吳可熙飾演的女孩妮娜被“強暴”,原來劇本是把這個部分放在前面三分之一,但這樣不怎么有意思,導演決定把這個信息放在結尾。這部電影很主觀講吳可熙的角色,因為妮娜在片中被“強暴”,所以有PTSD(創傷后壓力癥候群),我們用妮娜的角度去發展這個故事,我們在最后才知道發生什么事,但有觀眾可能在觀影過程會覺得奇怪,為什么會這樣?所以剪輯過程中都要為觀眾鋪墊一些訊息,然后發現她最后的秘密是被“強暴”。
新浪娛樂:剪輯生涯中遇到最困難的電影?
馬修:《蜻蜓之眼》是最難的,它的難度是要用監控鏡頭拼起來一個故事,我們沒有演員也沒有攝影師,導演和團隊花一年的時間用監控鏡頭錄下很多素材,總共有一萬一千個小時的素材。在錄的時候他們也有寫劇本,我要找素材去講這個故事,有可能我找到一個段落還不錯,但可能人物講話對不上口型,所以我們為了對嘴要改臺詞,導演、編劇跟我要一直改劇本、剪輯、找新的素材,過程很復雜花了一年。
新浪娛樂:你有整理影像素材的方式或邏輯嗎?
馬修:我挺喜歡他們開始拍的時候我就開始剪,從開拍第二天我就開始剪片,我每天收到素材,導演也可以看這幾天的場次拍得怎么樣,若發現問題可以調整,拍得好看則會給他很多信心。剪輯跟拍攝同時發展對我有個好處是,拍攝的時候導演最忙,他過來看一下我的粗剪、給我一些意見,也不太耽誤他的時間,我有很多自己時間和空間去享受素材、了解角色跟故事,思考后續剪輯,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新浪娛樂:你覺得有些導演自己剪輯與剪輯指導的不同?
馬修:年輕導演自己剪輯的好處是他們會看素材,他們會看到自己有什么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過程。但如果剪的時間太長就不太好,大部份年輕導演可能會用原來自己的想法去剪這個故事,不過問題在于他們寫劇本時沒有經驗,可能會有問題。有剪輯師是很重要的,建議導演可以剪一個版本,但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因為時間太長也會感到麻木,會越來越不能接受別人的想法與意見。
新浪娛樂:當剪輯感到麻木或遇到瓶頸時,如何整理心情?
馬修:我經常同時剪輯兩、三部電影,比如説導演滿意這個版本,他要給一些人看過,或是他要思考,這部片就會先放兩個星期或一段時間,讓大家想怎么做。這段時間我就會思考怎么剪,也許原本以為很好但后來發現都是問題。其實最好的想法跟靈感都不是在剪輯室,有可能在運動、洗澡或是上廁所的時候,腦子會一直在想,從生活中找到靈感。
馬修剪輯作品《天注定》曾獲得金馬獎新浪娛樂:你有自己的剪輯風格嗎?
馬修:沒有,大部分的剪輯師都希望沒有自己的風格,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接受這些素材,看到素材的優缺點,我們拿到一堆素材,要思考如何“play puzzle”(解謎),怎么解才是最有效率、最好看的,把不好的東西拿掉、好的東西讓它發光。
新浪娛樂:是否覺得剪輯這個職位相較其他導演、攝影不受重視?
馬修:這個我無所謂!剪輯是很重要的,我們主要是幫助導演講他想要講的故事,我們要做出好看的電影,我們的目的不是讓觀眾發現“剪輯很厲害”,這也不一定好。
馬修剪輯作品《蜻蜓之眼》新浪娛樂:若年輕人想從事剪輯這行,有什么建議?
馬修:要看很多不同的電影,老電影也要看,看很多國家不同年代的電影是很重要的。比如說《南方車站》和美國或是歐洲五零年代黑色電影有很大關係,導演看過這些電影,而他提的電影我也看過,我們有共通的語言。電影歷史有一百多年,如果你想做電影,但你沒看過之前做過什么樣的東西,你會覺得自己的東西很新;可能你覺得很新,但也許八十年前就有人玩過這個東西了。看很多經典電影,了解不同風格、故事和技巧。
新浪娛樂:一位好的剪輯師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性格?
馬修:穩定、安靜個性的人比較好,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來看剪輯,很多人會給很多意見,必須要一直修改,要比較有耐心。懂得溝通也是很重要的,要去理解導演、制片人、大家是怎么想的,考慮很多事情才知道如何進行修改。
(新浪娛樂臺灣站 林怡妘/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