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電視劇三大獎項之一”稱號的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日前發布了2020年該獎項第26屆評選的劇集征集公告。公告除了對征集時間、頒獎時間等進行了明確公示外,還對內容類型提出了要求。其中的一個亮點是,“重點視頻網站首播電視劇”成為今年報名規則中新增的條款,這被直白地解讀為:網劇可以參評官方評獎了。
這本是一條業內新聞,但卻在網友那里引起“轟動效應”,評獎怎么評和網友關系不大,但他們喜歡的某部網劇或其中的演員能不能獲獎,他們很關心。網友紛紛留言推薦他們心目中具備評獎資格的優秀網劇與演員名字,《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白夜追兇》《余罪》等網劇與主創名字,被提及的次數很多,連2010年開始播放第一季的“老網劇”《毛騙》也被翻了出來——當然,因為時效問題,《毛騙》已經不可能進入候選名單。
這對豆瓣評分高達9.7分的《毛騙》來說是個遺憾,在它熱播的年份,評獎并未對網劇開放。這部網劇的主創,無一是明星,道具簡陋、畫面粗糙、配音也不專業,但卻以真實而生猛的故事深得網友喜愛。像《毛騙》這樣的高分網劇,在往年還有一些,如《河神》《無心法師》等,只是它們與《毛騙》一樣,沒法在得到網友口碑的同時,也得到主流獎項的承認。
按照以往白玉蘭獎的評選標準,參選的電視劇在制作上需要是精良的,在“原聲配音”等技術層面上也有一定要求,這決定了在白玉蘭獎的外圍,會有一張“篩子”,篩掉那些不符合參評要求的作品;另外,作為一個主流獎項,白玉蘭獎對于劇作的類型、故事傾向、價值光等層面,也有著較高的要求,這意味著,即便早些年放開參評“閘門”,諸多網劇也沒法進到入圍名單中去。
網劇被主流評獎所接納,這個好事情來得有些晚。在這方面,網絡文學其實已經蹚好了路線。早年的網絡文學也是被排斥在主流評獎之外的,且不乏對網絡文學的低看。但隨著影視改編的重心挪向網絡文學,且以網絡文學為核心的“大IP產業”的形成,使得網絡文學滲透到人們娛樂生活當中,在這樣的狀況下,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都早早向網絡文學作家與作品打開了大門,網絡文學與純文學擁有了平等的評獎權利。
在過去十多年來,網劇一直持“野蠻生長”的發展態勢,作品質量泥沙俱下,每年誕生的精品就那么幾部,多數都是粗制濫造,利用了網劇相對開放的創作空間,卻缺乏傳統電視劇相對而言的嚴謹與認真。
受網劇的沖擊,傳統電視劇創作者的心態也有所變化,在劇作審查、播出標準最為混亂的時候,有的從業者提出了“臺網同標”的建議,這一建議最終被主管部門以政策形式落地,網劇由此走上“規范穩定發展”的道路,網劇與傳統電視劇之間已經漸漸沒什么清晰的界限,兩者之間的競爭,也由創作尺度的試探變成了內容質量上的比拼。在“臺網同標”的制衡下,未來網劇不會再擁有內容上的獨特性,而將只是播放平臺決定的一個概念,觀眾選擇收看一部劇,也不會刻意區分網劇與電視劇,而是誰好看就看誰。
這次網友對網劇參選白玉蘭獎呼聲甚高,表明網劇在某些方面的確深入人心。但網劇的參評初期,無法攪動白玉蘭獎的格局,除非白玉蘭獎在規則不變的前提下,在評獎精神層面作出改觀,重點發現網劇的創新意識、時代氣息與審美價值。既然把網劇納入到評獎范圍,就要用更開闊的眼光來打量、審視作品的寬度與深度,對網劇通常被認為“標新立異”的那部分,給予寬容對待,否則,在來自傳統電視劇領域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網劇在單項獎的競爭上,沒有優勢可言。
一個網劇與傳統電視劇大融合的時期已經到來,大量傳統電視劇主創的加入,使得網劇在保持新鮮度的同時,也擁有了結構、格式上的工整性,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價體系,白玉蘭獎的扶掖有可能對網劇主流化起到一定作用,所以,明年第一次有網劇參評的白玉蘭獎,不妨膽子大一些,給網劇更多的表現空間,促使國產劇迎來一個新的開端。
□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