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著名導演新海誠執導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以143億日元登頂今年日本電影年度票房榜
從宮崎駿到新海誠,日本動畫電影發生了什么
高媛媛
由日本著名導演新海誠執導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以143億日元登頂今年日本電影年度票房榜,并將代表日本角逐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該片曾于今年11月在我國公映,最終2.87億元人民幣的票房雖然與新海誠上一部影片《你的名字。》稍有差距,但硬核“新海誠迷”們仍然認為該片是一部不負眾望的佳作。
《天氣之子》延續的是新海誠一貫的唯美“世界系”作品創作路線。所謂“世界系”,按照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東浩紀的定義,是指“在主角與戀愛對象之間小小的感性的人際關系,即‘你與我’的描寫上,并未攜帶著社會或國家這類中間選項的成分,而是一種與‘世界的危機’‘世界末日’等巨大的存在論性質的問題直接連接的想象力”。
作為今天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動畫導演,新海誠的創作路線與宮崎駿時代的宏大敘事已然不同。究其原因,宮崎駿生活的年代是日本遭受戰爭的重創時期,他少年時代目睹戰爭的經歷,使得其一生都在秉持反戰的理念和宏大敘事的世界觀,傳達正面積極的力量。與之相對應的是新海誠、細田守、石原立也、湯淺政明等青年一代導演,他們的思想更為現代,更加貼近青年一代敏感的神經,更能感受到青年人的特質,并通過動畫作品完成與其“共鳴”。
“世界系”動畫電影從宏大到細微的變化路徑
對當下青年文化的關注,是“世界系”動畫電影所關注的核心問題,在影片中主要體現在城市文明與鄉村文化的地域沖突下,個人內心敏感而細微的變化。以《天氣之子》為例,影片講述的是叛逆的高中生帆高離家出走,來到陰雨連綿的東京,生活拮據且孤苦無依的帆高邂逅會控制天氣的底層“晴女”陽菜,二人利用陽菜的特異功能做起“販賣晴天”的生意。就在生活逐漸好轉之時,陽菜遵循自己的命運,用犧牲生命換回東京的晴天。此時帆高已經愛上陽菜,為挽救愛人,帆高選擇讓東京重回雨季,最終在街頭與愛人重逢。
這里可以明顯看出與宮崎駿作品的不同:《天氣之子》是“自私”的,影片以犧牲他人來成全自己的“反集體主義”結局是被詬病最多的一個點。但是,這也恰恰是“世界系”影片的鮮明的特點,符合青春期心理學之父斯坦利·霍爾所說的:“青春期是一個充滿猶豫不決和矛盾情緒的過渡時期,是疾風怒濤的人生時期。”這也是“青少年心事代言人”的新海誠順應今天的青少年心理特征,對日本傳統思維慣性的一個突破和挑戰。
新海誠的《天氣之子》《你的名字。》是以少年離開故土,前往大城市發生的故事為敘事的基礎;《秒速五厘米》以三個獨立的故事展現東京及其周邊地區的變化;《言葉之庭》記述的是15歲少年逃課到象征著世外桃源的日本庭院遇到知音的故事。這些影片著重記錄的,都是現代社會因為地域和環境變化而導致人心理和行為發生改變的個人化的故事和情感。
以高橋真于2000年刊出的漫畫《最終兵器彼女》為發端,新海誠的動畫電影《星之聲》、秋山瑞人的《伊里野的天空》、UFO的《夏天》、渡部高志的《灼眼的夏娜》等作品集體拉開了“世界系”的帷幕。而這股風潮的出現,與當時日本的社會歷史環境密切相關。
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出現一系列的社會問題,1995年發生阪神·淡路大地震、奧姆真理教等事件,使得青年人無法適應和把控世界的變化,對于社會和國家的無力感,催生逃避心理。2000年左右的日本處于平成“大蕭條”時期,經濟凋敝,社會發展緩慢,出現大量飛特族、尼特族和宅人,處于就業“冰河時期”的年輕人一改昭和時期的叛逆和張揚,個性隱忍,欲望較低,整個社會呈現巨大的精神空洞。
精神上的空洞加上互聯網帶來生活便利的助推,使得當時的日本年輕人極力簡化復雜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開始主動地孤立自己或者選擇離開城市,回歸鄉村生活。這種將自我與世界平行擱置的人生態度為“世界系”作品在日本的出現奠定了社會文化基礎。
近年來,盡管日本的社會狀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但由于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以及就業帶來的種種壓力,青年一代逃避社會責任、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這種情況依然存在。與之相伴隨的是“世界系”作品已經將類型內化為結構,并形成了日本青年一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即逃避現實,拋棄責任感,把生存的意義簡化為對個人內心感受的極度關注。如新海誠所說:“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這樣了,沒有什么變化,不會像宮崎駿的作品,仿佛每天都要去冒險,每天都要去打仗,去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其實不會真實地發生在生活里,我們的生活,只有在便利店買東西,或者擠列車的時候不小心跟旁邊的人有幾句口角,雖然只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內心跟爭斗、跟戰爭,跟拯救世界有一樣的心情起伏。”這種對現實的絕望感,使得日本當下的青年關注生命個體生活細節,用日本經典歌曲《世界上唯一的花》中的歌詞來解釋則更為清晰:“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枝椏/你和我/我和他/是特別的花/太陽下/風雨里/天空屬于自己/我們全都是唯一/only one。”
“世界系”動畫電影對歷史與時間的消解與超越
在日本的動畫電影中,嚴格的“世界系”作品數量不多,但是影響力巨大。除了新海誠的諸多作品之外,還有更多的動畫導演加入“世界系”陣營,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品包括:講述數學天才高中生小磯健二對抗網絡黑客,拯救世界的細田守的 《夏日大作戰》;五十嵐大介編劇,渡邊步導演,講述青少年與海洋相處的《海獸之子》;石原立也和武本康弘導演,展現普通人與未來人戀情的《涼宮春日的消失》;講述在儲存記憶的2027年,高中生直實為了挽救戀人不惜回到過去犧牲年輕的自己,伊藤智彥導演的《你好世界》等。這些“世界系”動畫影片雖然題材各異,風格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們極度自由的時間觀和歷史觀,既繼承了歷史,又反映當下,還昭示著未來,呈現豐富多變的文化內涵。
“世界系”動畫作品與歷史的關系特征主要體現在青年一代對傳統的繼承、反叛與創新以及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在《天氣之子》中,一方面,在男主角帆高床頭,始終擺放著代表外來文化,反映青少年憤怒與反叛的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與書中類似,當下的日本也存在對物質利益的極度熱衷以及相應的對情感的疏離與淡漠,在道德異化和失去本真的情境下,新海誠希望通過帆高對愛情的勇敢付出,喚醒人們對純真者的企盼。另一方面,晴女的民間傳說、萬物有靈的東方神韻,體現著現代文明對傳統創造性繼承的歷史態度;在《你的名字。》里,這種歷史觀更加明顯的體現在神隱、口嚼酒、繩結等日本民俗與拯救世界的神話中,民俗作為文化景觀,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作品中,東體西用的創作觀得到顯現;《追逐繁星的孩子》對過去的反叛則通過塑造“雅戈泰”這一具有宗教和神話色彩的失落世界,以及主人公明日菜和瞬珍惜當下的人生哲思表現出來,給觀眾全新的感受;在《刀劍神域:序列之爭》中,這種對傳統的反叛和矛盾,最終以網絡社會與現實生活的羈絆體現出來。
充滿想象的未來世界是日本“世界系”影片發展的重要領域。當下的“世界系”作品已經與科幻、奇幻、魔幻緊密貼合,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新海誠的《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影片是一部架空歷史的青春向動畫作品,影片溫和的色彩、微曝光的畫面、慢節奏的鏡頭剪輯,呈現出少年時代“維特之煩惱”式剪不斷的詩意與憂愁,劇情設置天馬行空,抽象的“巨塔”的呈現,戰爭與愛情的纏繞,使得該片風格較為別致。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新海誠用唯美畫質來表現少男少女的愛情童話,但這種童話的構建又與生活真實緊密相連:他的大部分影片都是現實生活的實景還原,使得影片中出現的很多地方成為潮流化的打卡圣地,二次元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緊密契合,想象與真實得到完美融合。
“世界系”作品多樣風格的藝術表達
“世界系”作品雖然有著相似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但是從藝術表達多方面來看,仍然呈現不同導演各自的風格特點。同樣是描摹童話愛情,與新海誠的對純粹愛情的堅守不同,細田守的作品對國家與社會的抽離并不明顯,雖然在敘事的最后上升到了拯救世界的層面,但是因為虛擬網絡社群的存在,使得這種魔幻的拯救沒有過度的脫離現實,而呈現出一種正義戰勝邪惡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也是細田守一直堅守的創作理念:“如果有什么東西觸動了生活在日本之外的觀眾,那就意味著我們所感受到的不只是屬于我們自己,這是所有人共同的情感,這給了我們堅持活下去的理由。”講述青少年與海洋相處的《海獸之子》,內容更為廣博,基于五十嵐大介的小說基礎,該片將日常生活與海洋、天文、民俗知識相融合,探討關于生命的本源和宇宙的奧秘。石原立也和武本康弘導演的《涼宮春日的消失》更側重于對內心小情感的展現,注重對細膩情感和細節的把控,“世界系”與科幻影片的外衣緊密包裹著青春愛情的悸動,使地球人與未來人的戀愛顯得更加真實可感。同樣是講述現實人與未來人戀愛故事的《你好世界》,比《涼宮春日的消失》的科幻色彩更強,影片以京都為主要拍攝地,古樸城市與高科技融合,日式熱血動漫與細膩的情感描寫相對應,看似違和的元素,在“世界系”的動漫世界里得到共融互生。
(作者為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日本關西大學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