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4日報道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月31日發布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考希克·巴蘇的文章稱,世界銀行警告,第四次債務浪潮可能使前三次相形見絀。新興經濟體尤其易受影響。
文章指出,在過去十年間,世界經濟經歷了債務的穩步增長,如今債務規模已達到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230%。之前的三次債務浪潮導致世界各地的經濟出現大幅下滑。
第一次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初。低水平的借貸成本維持了十年,各國政府得以大幅擴大資產負債表,之后利率開始上升,這使得債務償付越來越不可持續。墨西哥第一個倒下。1982年,該國告知美國政府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它無法再償還債務。這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16個拉丁美洲國家以及該地區以外的11個欠發達國家最終推遲了債務償還時間。
上世紀90年代,利率再次處于低位,全球債務再次激增。崩潰發生在1997年,當時增長迅速但財政脆弱的東亞經濟體——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和泰國——經歷了經濟急劇減速和本國貨幣匯率暴跌。其影響輻射全球。
但是,正如美國2008年的次貸危機所證明的那樣,不僅僅是新興經濟體容易受到此類危機的影響。等到人們弄清“次貸”的含義時,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已經倒閉,引發了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和經濟衰退。
文章稱,世界銀行剛剛警告人們,第四次債務浪潮可能使前三次相形見絀。新興經濟體尤其易受影響。新興經濟體的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達到了170%,創下歷史紀錄。與以往一樣,債務浪潮受到低利率的推動。一旦利率開始上漲,風險溢價不可避免地飆升,就有理由發出警報。
那么,在如今的債務浪潮中,誰可能是危機的源頭呢?世界銀行認為,可能是任何國內經濟脆弱、財政捉襟見肘且負債累累的國家。
文章認為,有幾個國家符合這種描述,有可能成為給世界經濟帶來第四次債務浪潮的導火索。在發達經濟體中,英國顯然是個候選項。2019年,英國勉強避開了經濟衰退,增長率略高于零——這是自1945年以來非衰退期最疲弱的增長率。英國也即將開始進行脫歐。英國保守派已經承諾,隨之而來的將是商業投資“浪潮”。這不太可能:如果出現浪潮,那很可能將是債務浪潮。
文章還稱,在新興經濟體中,印度尤其脆弱。
20世紀80年代,印度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庇護,因此當時的債務浪潮對其影響甚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印度才剛剛開始開放,它經歷了一定程度的經濟增長放緩。到2008年債務浪潮來襲時,印度已融入全球經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但其經濟表現強勁,年增長率接近10%,并在一年內實現復蘇。
如今,印度經濟正面臨近30年來最深重的危機之一,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失業率達到45年來的最高水平,過去6年來出口增長率近乎于零,農業部門人均消費在過去5年中有所下降。雪上加霜的是,政治環境嚴重兩極分化,投資者信心迅速下降也就不足為奇了。
文章稱,各國修建海堤以抵御債務海嘯仍為時不晚。雖然印度的政治問題還需要時間來解決,印度政府中期內需要控制財政赤字,但現在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并將資金用于支持基礎設施和投資將是明智之舉。如果管理得當,這可以在不增加通脹壓力的情況下提振需求,并強化經濟以抵御債務浪潮。
印度領導人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另一種選擇是采取防撞擊姿勢。
資料圖片: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部莫尼卡市場,人們在排隊領取免費發放的食物。 ?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