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九州通“接管”后,武漢紅會物資調配之變
流程完全理順以后,從入庫到出庫全流程的速度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近日,網上流傳一家名為“九州通”的醫藥公司“接管”了武漢市紅十字會物資管理,“2小時完成入庫到出庫全流程”,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九州通”成立于1999年3月,總部位于武漢市,多年來專注于醫藥流通領域。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網傳說法并不準確,九州通醫藥集團物流有限公司(下稱“九州通”)于1月31日正式入駐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紅十字會防控物資倉庫(下稱“國博倉庫”),但只負責物資的物流管理環節,而物資調配指令是由武漢市防控指揮部下達的。
2月3日,武漢市物流局一位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九州通負責捐贈物資的物流管理工作,“所有物資調配發放由市防控指揮部相關單位負責,醫用物資由市衛健委統一調配,非醫用物資是市發改委統一調配,兩單位根據九州通上報的統計數據給九州通下達分配指令,最后由郵政完成配送。”
新京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捐贈物資數量巨大,紅會方面人手有限,再加上不少捐贈物資存在不符合標準、三證不全等問題,物資調配在最初經歷了一段混亂的摸索過程,但目前,物資管理已經趨于規范。
2月3日,九州通醫藥物流公司項目經理、現場調度負責人楊俊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并非所有的物資都能達到 “2小時入庫到出庫” 這一速度,但他表示,流程完全理順以后,從入庫到出庫全流程的速度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國博倉庫內,物資處理現場。 新京報記者 向凱 攝
科技助力:“1天之內建立一個現代物流系統”
根據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1月23日發布的第4號通告,武漢市紅十字會負責接受醫用耗材、防護用品等專項物資社會捐贈。來自社會各界捐贈的醫療物資源源不斷涌入武漢,但不少醫院表示口罩、防護衣、護目鏡等物品告急,武漢紅十字會飽受爭議。
志愿者方華(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在1月24日成為武漢紅會的志愿者,參與物資搬運工作。“當天,便從早上8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據方華回憶,武漢市紅十字會的正式工作人員只有10余人,面對大量的捐贈物資,“人手明顯不夠。”
根據武漢市紅十字會公開的部門預算,市紅會總編制數13人,在職實有人數12人,這其中還包括一名后勤人員。
面對龐大的物資處理量,紅會只能通過招募志愿者的方式來擴充人手。方華回憶,最多時有超過100名志愿者參與搬運物資、倉庫管理工作,“三班倒地接收、運送物資。”
然而,這支臨時聚集起來的隊伍缺乏專業的物流知識和技能,效率十分低下。方華說,起初,志愿者們還用手抄的方式錄入單號、物資內容、捐贈方等信息,很快就發現不可行,“速度太慢,字跡還可能會辨認不出。”
志愿者團隊只好慢慢摸索更高效快捷的方式。有人提出使用文字識別軟件,對物資運單進行拍照,用軟件識別其中的單號等信息,再由志愿者錄入一個電子表格之中。然而,效率并沒有得到實質性提升。
2月3日上午,國博庫房內擺放整齊的物資。 新京報記者 向凱 攝
面對物流管理專業方面的困境,武漢市防控指揮部決定引入九州通。公開資料顯示,九州通成立于1999年3月,總部位于武漢市,多年來專注于醫藥流通領域。
據九州通醫藥集團公司官網介紹,九州通物流存儲能力1000萬件,出貨效率達10000行/小時,出庫準確率達99.99%,自有配送車輛1700余臺,是具備獨立整合物流規劃、物流實施、系統集成能力的醫藥分銷企業。
九州通醫藥物流公司總經理張青松告訴新京報記者,1月29日晚上10點,公司接到武漢市防控指揮部指令,要協助紅十字會管理捐贈物資。第二天一大早,公司就開始做準備工作,勘察現場,庫容規劃,系統搭建,運送托盤、叉車、標簽紙、打印機、電腦等硬件設施,調配人員,制定組織架構和流程方案,于1月31日中午12點正式進駐國博倉庫。“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天之內,迅速在空蕩蕩的國博展覽中心建立一個現代物流系統。”
2月3日,新京報記者在國博倉庫內看到,九州通管理的一處庫區劃分為藥品區、醫療器械區,其中醫療器械區設置了緊急醫療物資專區,主要存放符合標準的醫用口罩、防護服、手套等防護用品;另一處庫區則劃分為非藥品區、個人捐贈區和定向捐贈區。
庫房內,捐贈物資碼放整齊,一處地面上貼有“A2-4-01”標簽,楊俊解釋,這是貨位號,工作人員需要將每件物資都編上貨位號,再按照貨位號錄入電腦系統內,“相當于圖書館的書目索引,能帶領我們快速找到目標貨物。”
在國博A2庫區,工作人員將物資按貨位號碼放,能快速找到目標貨物。新京報記者 向凱 攝
流程再造:物資入庫、出庫規程明確
除了引入了九州通這類專業企業,武漢市防控指揮部也重新明確參與物資調配的各部門分工,理順流程。
新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國博中心防控物資現場管理部門職責分工”材料顯示,國博中心防控物資組織領導單位有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物流局、國博中心、衛健委、市場監督管理局、醫療保障局、郵政管理局、九州通物流集團等多個政府部門及單位。目前負責統籌調度現場工作的單位是武漢市交通局、物流局。
而此前,現場統籌單位是武漢市統計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2月2日下午開始,統籌單位不再是統計局,而變更為了和物流關系更為密切的交通局和物流局。
上述物流局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不斷規范流程,協調各部門分工,提高效率。
2月3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在國博倉庫看到,展覽中心二層的部分區域被辟為存放物資的倉庫。運輸物資的車輛到達后,向倉庫內運貨的車輛統一從右側入口進出,而向外拉貨的車輛則在左側出口排隊等候。
10時許,一輛滿載物資的貨車駛進來,穿著武漢市公交集團制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卸貨,一旁九州通的收貨人員在清點件數。
楊俊介紹,物資入庫流程可大致分為三步,當捐贈物資到達倉庫,第一步是分揀,按照物資的類別進行分類;第二步,收貨人員進行商品名稱、規格、批號、數量、捐贈方向等信息的登記,同時市場監督管理局駐派人員負責質量驗收,區分醫用和非醫用,交通局工作人員負責計量;第三步,登記及核驗完成之后,入庫人員對物資分門別類堆碼、入庫上架。
九州通(國博)入庫單。新京報記者 向凱 攝
一名收貨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捐贈物資可分為醫藥、器械、非醫藥、個人捐贈和定向捐贈5個大類。收貨后,需要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交通局和九州通三方簽字后,物資才能入庫。隨后,九州通將統計的物資數量上報到市防控指揮部,每兩小時更新一次。
而在出庫環節,一位九州通工作人員表示,市防控指揮部決定物資分配,當物資調令下達到九州通,物資會同樣按照規程分揀出庫,最后由郵政公司完成裝車配送,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體系。
緊急物資會以最快速度發出。楊俊介紹,按照市防控指揮部的要求,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手套、膠鞋等6類醫用物資屬于緊急物資,“這些物資一旦進來,就會放到緊急物資專區入庫,以最高響應的方式保障出入庫速度。”
物資出庫后,由郵政公司完成裝車配送。 新京報記者 向凱 攝
目前,九州通的員工24小時現場作業,白班35人、晚班15人。“我們會在24點進行扎賬,對當天收發貨完成的商品進行動銷盤點,保證賬務準確。”楊俊說。
楊俊介紹,自1月31日正式進駐以來,倉庫每天能收到一萬多件捐贈物資,“2月2日起第一批出庫,總計派出醫用物資4300多件,大多是送往一線醫療單位。”
隨著流程不斷理順,捐贈物資的管理工作已經趨于規范。楊俊告訴新京報記者,網傳“2個小時完成入庫到出庫全流程”的說法“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綠色通道”,“針對某種定向的、緊急的專用物資”,目前并不是所有物資的調配都能達到這一速度。但他表示,流程完全理順后,物資從入庫到出庫全流程的速度會更快。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2月2日,一批醫用手套定向捐贈到某醫院,早上到達國博倉庫,當天下午就已裝車送往醫院。
非緊缺物資影響效率:呼吁公眾理性捐贈
在處理捐贈物資的過程中,大量信息不明、不合標準的物資嚴重影響了物流效率。
“現代物流能夠高速便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從上游供應商、物流方到下游客戶,整體上形成了一個體系,貨物的信息是高度透明的,包括貨物品種、批號、數量,在貨到之前,貨物信息就已經到物流系統里面,但在當下,防控物資是來自各方捐贈,很多送來的貨不知道是什么,在質量驗收和分類方面的壓力非常大。”張青松說。
除了信息不明,還有大量物資不符合醫用標準。方華說,不少公眾對于一線醫護工作者所需物資的種類不甚了解,捐贈的物資不少是不合標準的,比如帶呼吸閥的口罩,“大部分物資都是用不上的”,甚至還有人捐贈羅漢果、補品,這些物資不僅占用了倉儲空間,也耗費工作人員大量時間。
2月3日,國博倉庫內大量捐贈物資。 新京報記者 向凱 攝
面對這些非緊缺的物資,方華等志愿者依舊需要費時費力地將其搬入倉庫。有時,倉庫會收到愛心人士捐贈的小件散裝物資,其中物品數量少而種類多,志愿者們需要開包清點,對其中的每樣物品一一登記入庫,“畢竟也是一片心意啊。”最終,這些物資中的大部分會積壓在倉庫內,成為“歷史遺留問題”。
方華表示,在各種醫療物資中,最為緊缺的當屬防護服,在茫茫物資中找到一箱防護服,“就跟挖煤時挖到金礦一樣”。
因此,上述物流局負責人呼吁,公眾物資捐贈要理性,最好是符合紅十字會公布的緊急醫用物資標準,否則會擠占空間,影響工作效率。
新京報記者 向凱 海陽 實習生 劉思圓
編輯 王婧祎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