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多地建設項目進入施工高峰期,華北、華東和華南等多地的水泥市場普遍出現價格上漲局面,其中漲幅最高的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一個月內漲價200元/噸的巨大漲幅。多地進入施工高峰水泥價格大幅上漲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
李丙初是廣東韶關地區的一名水泥經銷商,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忙著找水泥廠要求發貨,他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當地的水泥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價格也從十月份開始一路上揚。
廣東省韶關市中建通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丙初:以往我們漲價都是按月漲,或者是按季度漲,今年我們一個月就漲一兩次,很難接受。因為每次漲價我們要跟工地去協調,工地也要上面的批復,可能第一個批復都沒到的時候,第二個漲價又來了。
今年10月以后,隨著各地工程施工進度加快,水泥行業進入傳統的旺季。而面對市場巨大的需求,不少水泥廠也是加足馬力抓緊生產,李雙就是廣東韶關地區一家水泥廠的相關負責人,他表示,目前他們工廠的水泥日均產量在六千噸左右,基本上每天都是無庫存狀態。
中建材投資有限公司水泥商混事業部副總經理?李雙:9月份最低價的時候,我們PO42.5散裝水泥出廠價在350元每噸左右,現在維持在500元每噸左右。上半年,水泥銷售相對在傳統淡季時,曾經出現過庫滿停窯的狀態,到了下半年,特別是這個月份,基本上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而同樣供不應求的還有孫紅超所在的水泥廠,孫紅超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工廠有兩條五千噸的熟料生產線,每天水泥的產能在一萬四千噸左右,但是這還遠遠沒法滿足客戶每天超過兩萬噸的需求,缺口非常大,現在他們工廠門口每天排隊等貨的貨車排成了長龍。
廣東鴻豐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紅超:廠門口車輛排隊提貨情況非常嚴重、擁堵,每天超過600車次的總提貨量,排隊等待時間大概8個小時左右提到一車貨,所以全年的總體均價比去年略高一點,總體銷量大約是增長了5%左右。
秦國斌就是天天在等待水泥廠供貨的客戶之一,目前他們在深圳的施工項目已經到最后階段了,每天需要混凝土的量在200立方米左右,但最后往往只收到了60立方米的混凝土,有的時候一兩天也得不到供應。為了保證施工項目如期竣工,秦國斌告訴記者,現在他只能主動加價以確保供應。
中建三局一公司深圳分公司招采部經理?秦國斌:我們這個項目包括工人、設備以及水電費、管理費,為了保證正常的履約和項目的整個成本,我們還是找供應商主動調整價格以保證項目的正常供應,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
專項債提前下撥或將帶動水泥新一輪景氣周期記者了解到,此輪各地水泥價格上漲的原因跟各地加快基建進度息息相關,而且有望突破歷史價格高點,那么當前水泥價格有沒有可持續性?投資者要如何把握水泥股的投資機會呢?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1至11月份,全國累計水泥產量21.3億噸,同比增長6.1%。11月份,全國單月水泥產量2.2億噸,同比增長8.3%,目前水泥需求總體仍然旺盛,價格保持著增長態勢,今年11月,全國散裝水泥平均價格為477.43元/噸,環比上漲5.47%。其中,河南局部地區水泥價格單月高位上漲200元/噸,導致11月中南市場散裝水泥價格達到514.58元/噸,環比上漲10.61%。同時,華北、華東市場,水泥價格也大幅上漲。
國泰君安證券建材行業首席分析師鮑雁辛表示,實際上在今年四季度的旺季,全國80%的地方,尤其是東部地方都創了歷史新高。今年累計到11月份,全國將近7個點的累計同比增速,所以今年的需求超預期是漲價的核心驅動因素。
對于此輪水泥價格的大漲,國泰君安的研報顯示,2020年專項債額度提前下撥、資本金比例降低等政策對穩投資起到了提振作用,同時為大量基建項目帶來新增資金。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房地產、基建投資增速分別同比增長10.2%、4.0%;從結構上看,交通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建設投資增速回升明顯,與專項債投向趨勢相符。
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坤皇表示,現在融資平臺的問題解決了,所以現在有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制定未來重點工程發展計劃。所以,地方政府的重點工程項目肯定會不斷增加,這一部分的需求會直接對水泥市場需求帶來下一撥增長,對這個行業是一個很大的利好。
受益于產品漲價,今年11月以來,盡管指數在區間震蕩,但水泥上市公司股價表現亮麗。截至12月26日收盤,四川金頂漲幅高達36.9%,海南瑞澤上漲33.2%,塔牌集團和華新水泥也有不錯的表現,漲幅分別為25.88%和24.28%。同時在漲幅較高的企業中,不少水泥上市公司的動態市盈率僅在10倍左右,其中塔牌集團的市盈率為9.4倍,華新水泥為7.5倍,海螺水泥和萬年青分別為8.4倍和7.5倍。
國泰君安證券建材行業首席分析師鮑雁辛表示,水泥股投資方面,第一,需求是相對平穩的,很難出現需求斷崖式下跌;第二,供給端,伴隨著整個環保意識的提升,水泥迅速地被資源化,會使得擁有豐富的資源儲備和全渠道運輸通路的龍頭公司成為現在市場稀缺的核心資產。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
本文編輯: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