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2月5日電(童笑雨)“如果你愿意,我愿意聽聽你的想法”“沒有你,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是2月4日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防治科科長宋海東與隔離點民眾的微信對話。
相隔數里,宋海東和同事24小時在線,為求助者的心靈“修補”。
1月26日,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開通24小時疫情心理干預熱線,為隔離觀察點的居民和醫護人員提供心理援助。熱線開通以來,咨詢不斷。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相關人員正在接聽求助者熱線。 李彬 攝“從年初一開始就沒有休息過。”宋海東是一名從業28年的精神康復科醫生,曾參與過印度洋海嘯、汶川地震以及溫州動車事故后的心理援助。
最近,他的手機上密密麻麻都是聊天記錄。有時這邊正溝通著,屏幕上方就會彈出十多個對話框,都是求助者。他們之中,有一線醫護人員,也有隔離點的民眾。
他曾在微信上接到杭州隔離點一位媽媽發來的求助信息。那是1月28日,這位媽媽為6歲孩子的咳嗽而焦急。
“小寶現在有點咳嗽……我想弄點消炎藥給他吃……”宋海東看到微信上隔離點醫生開的藥物,馬上明白了她的需求。
“您是擔心藥物對小寶的咳嗽無效嗎?”“是的,小寶以前都是吃抗生素才好的,現在被關著,我怕被這里的醫生耽誤了……”宋海東在微信上耐心為她解釋抗生素與病毒的關系,并表明隔離點醫生所開藥物是有效的。
一番交流后,對方才向宋海東敞開心扉:“我一個人帶著6歲的孩子在房間住滿14天,我怕我不瘋,孩子也會關出毛病了”。
宋海東馬上給予回應,鼓勵對方隔離期間做出的努力,和她討論與孩子在一起可以做的事情。
這是宋海東的工作常態。他笑稱,自己差不多一天的時間都“奉獻”給了電話與手機。
“很多求助者傾訴的,是和親人不敢講、不能講的話。”宋海東曾接到過一名醫務人員的求助。
話筒里是一個疲憊的女聲,她說自己要為在杭居家隔離人員進行體溫檢測,每天要去好幾個社區。但得知出現了無癥狀感染者后,她整晚也睡不好,也不敢告訴家人。再加上日復一日高負荷的工作,她在電話那頭哭出了聲。
等對方傾訴完,宋海東肯定了她的責任感,代表所有杭州市民向她和她的同事致敬,說“我們一起,在不同戰線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對方放松下來后也說:“一起盡力。”
有時,會有抑郁癥患者和宋海東傾訴,稱現在藥快沒了,又被隔離,病發了怎么辦。遇上這樣的情況,宋海東會盡力為求助者提供幫助。“不要慌,實在不行,我從醫院給你送過去。”
近來,隨著疫情升級,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熱線求助電話量翻倍,熱線白班的志愿者也從2個變為3個,夜班從1個變為2個。
俞霄霞是心理熱線志愿者之一。用她的話來說,“常常一個電話掛了就來第二個”,沒有上廁所和喝水的時間。“一天下來,嗓子都是干干的,但是想到能為那些心靈煎熬的人疏解,渾身就都來勁兒了。”
俞霄霞稱自己是壞情緒的“垃圾桶”。“有些人隔離時間久了,可能語氣會有點沖,我們都能理解。”她把自己稱為最隱蔽戰線的戰士。“我們一直陪著他們,他們才有勇氣繼續戰斗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