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08日 09:45:39
來源:鳳凰網佛教
編者按:六祖惠能大師在中國佛教歷史是一位震古灼今的高僧,24歲聞《金剛經》開悟而辭母北上湖北黃梅謁五祖弘忍,以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法偈得五祖認可,夜授《金剛經》,密傳禪宗衣缽信物,為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用通俗簡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瑣的義學,形成了影響久遠的南宗禪,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六祖惠能大師出家紀念日,頂禮緬懷這位震古灼今的高僧。
六祖惠能大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惠能大師(638~713年),在中國佛教歷史是一位震古灼今的高僧。俗姓盧,原籍河北范陽(今北京大興)。年輕時父親去世,家境貧寒,靠打柴賣柴來養活母親。有一天他聽到買柴的客人念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若有所悟,忙問客人這是什么經文,客人告訴他這是《金剛經》,弘忍大師正在黃梅東山寺給大家講這部經。惠能聽了,安頓好母親,就前往黃梅拜見弘忍。
當弘忍知道他是從偏遠的新州來的時候,就故意考他:“你從蠻荒之地而來,是個南蠻,難道也想成佛?”惠能毫不膽怯地說:“人的出生地雖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個人的佛性都一樣。人雖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聽了,心中暗喜,卻不露聲色,讓他到碓房去干活。惠能的身子輕,就在腰里綁了塊石頭,來增加身體的重量,這樣在舂米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杠桿壓起來舂下去。就這樣,惠能在碓房老老實實地做了八個月的活。
這一天,五祖為了考驗弟子們禪學水平的深淺,好物色一個接班人,就讓每個人寫一首偈子呈上來。當時神秀擔任上座,才華杰出,大家想著這個繼承人是非他莫屬了。神秀果然不負眾望,寫了一首偈子說: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首偈子被書寫在墻上,雖然沒有署名,大家都知道是誰寫的,很快,這首偈子就傳遍了全寺。弘忍看了后,對大家說:“后世如果能依照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勝的果實,你們要好好念誦它!”
在這首偈子中,神秀將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樹與明鏡臺。人的身心本來清凈。由于執著,生起了相對意識,以致于經常為塵垢——外在的煩惱所污染。要想保持心靈的清凈,就必須“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也就是通過堅韌不撥的修習,才能漸漸地覺悟。
當時惠能正在碓房干活,聽了大家紛紛念誦這首偈子,認為它還不夠徹底,就讓人把自己的偈子寫在壁上。偈子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大家見了這首偈子,驚奇不已。這首偈子說,身心都不是真實的,從緣起性空的立場上來看,沒有菩提樹,沒有明鏡臺,身心如幻影,干擾我們身心的煩惱更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首偈子把禪學漫長的修行過程,轉化為當下的一念頓悟,說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凈無染。只要覺悟到這一點,就可以立地成佛。
弘忍大師見了這首偈子,就在惠能的頭上輕輕地拍了三下,惠能知道師父的意思,在這天半夜三更的時候來到方丈室,弘忍把袈裟脫下來遮住蠟燭的光,秘密地給惠能傳授了禪法,并把衣缽傳給了惠能。弘忍考慮到其他弟子對這個位置看得很重,怕引起爭執,擔心惠能的安全,就送他到九江渡口,讓他連夜往南方走。弘忍說:“我來渡你過去。”惠能說:“迷時師渡我,悟時我自度。”弘忍知道他的修行已經成熟,心里很踏實。
儀鳳元年丙子正月八日,惠能來到廣州法性寺,正逢印宗法師講《涅槃經》。講經時,有風吹動旛旗,一僧說這是“風動”;另外一僧說這是“旛動”,彼此爭論不已。惠能走向前去,告訴他們說:“不是風動,不是旛動,是仁者你的心動啊!”
大眾聽了都感到驚異。印宗法師就請惠能到上座,征詰宗門奧義,見師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印宗法師說:“行者一定不是個平常人,我久聞黃梅的衣缽南傳,不知道是不是您?”
惠能謙稱:“不敢當。”
印宗法師立即向惠能叩頭頂禮,請他將五祖所傳的衣缽出示給大眾看。
正月十五日,印宗法師在光孝寺集合四眾弟子,為惠能大師舉行剃度儀禮。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