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美股研究社
北京時間2月7日,美國打車服務巨頭Uber公布了其2019年第四季度的業績報告。數據顯示,Uber期內營收40.69億美元,同比增長37%,高于市場預期的40.6億美元;凈虧損1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8.87億美元相比擴大24%,不過低于市場預期的11.8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Uber將實現EBITDA盈利的時間由此前的2021年提前到了2020年底。
財報公布后,推動其盤后股價上漲超4%,截至發稿報37.09美元。
圖片來源:雪球Uber雖然作為美國第一大打車軟件,但也因缺乏盈利能力而備受詬病。不過,我們也看到了近年來,在其難以站穩腳跟并創造利潤的市場上,Uber一直自努力的收縮其業務,采取相應的止損措施。譬如,將印度、韓國等地的外賣業務進行出售,早在2016年Uber便已經將中國的打車業務出售給了中國打車巨頭滴滴出行。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其在戰略上的一些擴張,比如與俄羅斯互聯網巨頭Yandex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在俄羅斯提供出租車服務等。
不過,Uber所處的市場也極具競爭力,最有代表性的對手就不得不說到Lyft,它們去年共同的紐約上市,并展開了激烈的"燒錢"大戰,卻均遭到了投資者們的質疑,股價也并不好看。不過,在步入2020年后,不論是Lyft還是Uber,二者的股價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Uber迎來好勢頭了?這份最新財報或許可以透露一二,通過這份財報我們又能挖掘到怎樣的一些價值點?
營收同比增37%略超預期,凈虧損同比擴大24%但低于市場預期
從營收來看,Uber2019年第四季度營收40.6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9.74億美元同比增長37%,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增長39%,略微超出分析師預期的40.6億美元,同樣高于三季度的38.13億美元。
從部門劃分來看,第四季度Uber的網約車業務營收30.5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4億美元相比增長27%;Uber Eats業務營收為7.3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4.37億美元相比增長68%;貨運業務營收為2.1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25億美元相比增長75%;Other Bets業務營收為3500萬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120萬美元;ATG和及其他技術計劃的營收為2500萬美元,去年同期并無這項收入。
按地區劃分來看,季度內,來自美國和加拿大地區的營收為25.36億美元,同比增長41%;來自拉丁美洲地區的營收為5.53億美元,同比增長31%;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營收為6.21億美元,同比增長27%;來自亞太地區的營收為3.59億美元,同比增長34%。
本季度營收的增長得益于季度內預定量的增長,第四季度,Uber的預定量為181.3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1.69億美元相比增長28%,直接推動了Uber營收的上漲。
不過,營收的上漲并沒有實現凈虧損的收窄。數據顯示,第四季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11億美元,每股攤薄虧損為0.64美元,雖然這一業績好于分析師普遍預期的0.67美元,但卻不及上年同期。上年同期Uber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8.87億美元,每股攤薄虧損為1.98美元。
從月度活躍數來看,第四季度月度活躍平臺消費者人數為1.11億人,與去年同期的9100萬人相比增長22%。Uber第四季度總出行次數為19.07億次,與去年同期的14.93億次相比增長28%。
營收增長的背后是不斷拔高的成本支出。我們來看,第四季度的總成本支出為50.4億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40.27億美元。其中,營收成本為19.27億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6.51億美元;運營和支持支出高于去年同期的4.08億美元至5.06億美元;銷售和營銷支出為12.51億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9.74億美元;研發支出為6.08億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3.66億美元;總務和行政支出為6.47億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5.55億美元;折舊和攤銷支出為1.01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1.09億美元。
綜上來看,Uber2019年第四季度的財務數據表現整體尚可,營收超預期、虧損減少、盈利預期的時間減少,盤后股價漲超4%也獲得了投資者的認可。不過從財報中不難看出,這一季度的成本開支仍是一筆巨款,燒錢局面仍然存在。如何降本增效仍仍是Uber的當務之急。美股研究社通過Uber的這份新財報來解讀其背后需要關注的要點。
競爭加劇"燒錢"仍在繼續,成本上漲擠壓利潤空間
從財報中我們看到,Uber第四季度的總成本費用達50.4億美元,顯著高于上年同期的40.27億美元。無獨有偶,上個季度Uber的總成本費用達49.2億美元,增速32.7%,高于營收接近30%的增速;2019年Q2的成本更是上升了147%至86.5億元,巨額成本嚴重侵蝕公司利潤。即使在季度內采取了一些節約成本的措施,包括裁剪研發人員等,使得成本激增的程度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同時也在擴大其自身業務企圖通過挖掘更多增量來加強自身實力,譬如,在尼日利亞拉各斯市的船舶服務,也確實增加了其在西非的市場份額,但這些舉措,在拓展了自身業務的同時也增加了公司成本,這與節約成本的措施又是相違背的。
一旦成本難以有效控制,對公司盈利能力將造成嚴重影響。縱觀Uber的前幾份財報,2019年第一季度虧損10.12億美元,第二季度虧損52.36億美元,第三季度虧損11.62億美元,四季度虧損11億美元。雖然第四季度的虧損環比上個季度的11.62億美元有所收窄,但卻同比擴大了24%。同時,我們看到虧損的金額存在跟著成本浮動的可能,這也說明了Uber成本對其盈利的重要性。
自動駕駛重新"上道" 或將影響Uber的整體盈利能力和現金流
網約車業務是Uber營收的大頭,季度內,這一業務的營收為30.56億美元,同比增長27%。上個季度這一業務的營收為28.95億美元,同比增長19%。為了夯實這一業務基礎,Uber也在著眼于全自動的出租車,針對這一目標,近期傳出的一個消息看起來對Uber是有利的。
據新浪財經2月6日消息顯示,優步獲加州監管部門批準,可以重新啟動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說到自動駕駛,優步也不是第一次拋出這個信息。2年前,Uber的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撞死一名行人,導致此后Uber停止了加州測試工作。
此次獲批之后,對于著眼全自動出租車的Uber來說,確實是一個好兆頭。但表現在股價方面,截至周三優步收盤,股價卻下跌4.46%。難道是投資者們不看好優步的自動駕駛計劃?對于這個問題的討論,現在來說或有點為時過早。不過,我們可以預計,優步自動駕駛重新"上路",對公司短期內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將造成相應影響。
早在上個季度,其現金流為127億美元,彼時公司表示將在無人駕駛方面再投資10億美元。可見,在Uber實現盈利之前,還有大筆的支出要投入。雖說自動駕駛是對未來基于人工智能先進技術的發展趨勢,但離全面落地還很遙遠。Uber想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巨資投入必不可少。美股研究社預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Uber花費在自動駕駛上的精力也會拖累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和現金流。
縮減Uber Eats業務,及時止損措施有望給盈利帶來正面影響
Uber Eats是優步的外賣業務,最新財報顯示,季度內,這一業務營收為7.34億美元,同比增長68%;上個季度也實現了64%的同比增長。盡管Uber Eats業務這一季度和上個季度均呈現出了雙位數的增長,但卻一直因缺乏盈利能力而備受詬病。也正是因為如此,Uber表示會優化Uber Eats業務以此來提升業務對公司整體盈利的正面影響。
我們看到,第四季度的虧損雖然同比擴大24%至11億美元,但卻低于市場的普遍預期11.8億美元。前不久,優步已經剝離了在印度的外賣業務,將印度的送餐業務出售給當地競爭對手Zomato,以換取該企業9.99%的股份,這一舉動獲得了一些金融機構的好評。可見,這也迎合了市場預期。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Uber也退出了其在韓國的Uber Eats業務。
上個月底有消息稱,優步和外賣公司DoorDash在2019年探討了合并的可能性,但最終卻并未達成協議。消息一出,優步股價出現1%的小幅下跌。不過,據報道,盡管對話破裂,但兩家公司并未排除恢復對話的想法,也給投資者們留下了一絲懸念。
但Uber Eats業務也面臨著不少的競爭。譬如DoorDash,Grubhub,Postmates等都在爭奪客戶的錢包,雖然有不少資本一直在向諸如Postmates和DoorDash之類的初創企業流入,但多數鮮有盈利。就拿國內的美團來說,也是在虧損的道路上長跑了九年才實現業務的整體盈利。眼下Uber Eats業務在繼退出韓國市場之后,又縮減了印度市場,這其中可以看到這一業務其面臨的困境,但Uber的主要目的是縮減虧損業務集中奔向盈利軌道。對Uber Eats業務的縮減也只是Uber止損邁出的一小步,接下來,Uber為早日實現盈利可能還是做出更多降本增效的戰略。至于諸如業務的縮減到底會給未來的財報帶來怎樣的影響,還需要看Uber接下來的表現。
結語
從Uber的股價來看,盡管自上市以來一直難以站穩腳跟,但步入2020年其股價的表現卻較為強勁,近期分析師對該公司的股票也表現出了喜愛。數據顯示,有70.7%的分析師將其股票評級為"買入",29.3%的分析師將其評級為"持有"。目前沒有分析師將該股評級為賣出,并有分析人士認為,Uber的股價還會進一步上漲。
在Uber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表示,公司將把EBITDA的盈利目標提前到了2020年底,相比之下此前的承諾為2021年實現EBITDA盈利。盈利預期時間的提前,成為投資者們的興奮劑,再加上營收超預期、虧損低于預期的市場表現,致使Uber盤后股價漲超4%。綜合上述財報來看,Uber即將具備坐上"盈利專車"的條件,未來究竟會如何,能不能在接下來的財報中持續帶來驚喜,美股研究社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