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的一年,許多人已制定好理財規劃甚至已開始行動。專家提醒,要注意避免“短炒、賺快錢”的投機偏好,注重培養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教授董登新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許多老百姓有‘短炒、賺快錢’的投機偏好,為了實現家庭財富保值增值,選擇囤房或者進入股市與機構對陣‘搏殺’。然而,由于家庭資產配置品種單一,而且太過集中,很容易導致投資失敗和高風險,不符合家庭理財的基本原則。”
一系列改革措施也在有力引導長期投資理念的形成。今年1月份,《中國銀保監會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其中明確提出:“有效發揮理財、保險、信托等產品的直接融資功能,培育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養老投資意識相對淡漠也是家庭理財需要改善的地方。當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2.5億人。董登新認為:“我國大部分家庭的養老儲蓄和養老投資意識還比較淡漠。在許多西方國家,‘養老’始終是家庭理財的最高目標。”
家庭理財觀念的轉型升級除了個人努力外,也需要各方協作。2019年12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積極發展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為更有力應對老齡化提供支撐,滿足群眾其他保險保障需求。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優化養老保險結構。借鑒國際經驗,支持開發多樣化的養老年金保險產品和適應60歲以上老人需求的醫療、意外傷害等保險產品。
“銀行和保險公司應該開發出大量中長期投資產品滿足家庭理財需要,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及信托產品。同時,也要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董登新認為,一方面,要多渠道引導家庭理財走向長期投資,增加養老財富儲備;另一方面,要通過銀行和保險公司開發的多樣化中長期產品,將家庭“短炒、賺快錢”的資金導入資本市場或實體經濟,為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提供足夠規模的長期資金來源。
“如何引導家庭理財是一項十分重大的國民教育任務。它需要金融機構的教育引導,更需要金融機構開發出讓老百姓滿意的長期理財產品或資管產品(包括公募類股權產品),為家庭理財提供穩健的長期投資收益回報。”董登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