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2月11日電(記者 張斌)1月23日至今,鄭霞已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ICU隔離病房工作近20日。
鄭霞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綜合監護室副主任醫師,也是該院首位援漢醫生。武漢“封城”首日,主動申請支援的她接到調令,于當晚從浙江“逆行”赴武漢。近20天來,一封封手記,展現出鄭霞最真實的工作狀態與感受。
在隔離病房的鄭霞。 浙一 供圖“我的武漢抗疫之戰,打響了”
“去武漢的事情剛拍板,今天中午11點國家衛健委的電話就來了:‘因為目前疫情緊急,需要您馬上到武漢去支援,務必晚上到達。’我立即收拾了換洗衣物,并帶上電腦,做好了長期在武漢‘戰斗’的心理準備。”在1月23日的手記中,鄭霞如是說。
當晚,由于武漢“封城”,鄭霞從杭州出發,先到臨近武漢的某市,后被送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該院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冠肺炎患者以來,醫護人員持續奮戰在一線,亟待支援。
“我們發現那里的病人病情非常的重,因為都是危重病人。有一些醫生病倒了或者是累倒了,所以人員相對緊張,工作壓力很大。”接受媒體采訪時,鄭霞介紹了自己對金銀潭醫院的第一印象。
“因為前期的醫護人員相對不足,在整個的治療過程中大家會覺得很疲勞,但是今天醫務人員整個的精氣神明顯比昨天要煥發很多,因為有各地醫務人員前來支援,大家覺得看到了新的希望,所以今天大家的心情都非常非常好。”鄭霞在1月25日的手記中說。
在隔離病房的鄭霞與醫護“戰友”。 浙一供圖當日是大年初一,來自浙江37家醫院的42名醫生和93名護士集結于杭州,組成了浙江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醫療隊奔赴武漢。
“今天聽說我們浙江自己的醫療隊成員都在路上了,真的很開心。他們剛才有很多人給我發消息,大概半夜才能夠到。好像他們是安排在武漢市第四醫院,我這里是金銀潭醫院。我們可能不是在一個地方。”鄭霞在手記中說。
“病情再重,我們也要竭盡全力救治他們”
“金銀潭醫院7樓的ICU病房中主要是危重癥患者,他們年紀普遍偏大,基本都在五六十歲以上,甚至還有80多歲的老人,其中不少原本就有腦血管、糖尿病等基礎病。對他們來說,即便是普通肺炎,也很容易導致病情兇險。盡管目前還未能發現特別有效的治療方式,但一線的醫護人員都在竭盡全力,希望能夠救治這些患者。”這是1月27日鄭霞的手記內容。
當晚,鄭霞回到住所已經是晚上十點。是時,鄭霞和廣東呼研所的一位醫生在負責ICU危重病人的管理。“下午對一位重病人上了ECMO(人工心肺儀),一直忙到晚上7點多,才來得及簡單扒了幾口盒飯。”
鄭霞與“戰友”握手。 浙一供圖2月3日,為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關部門要求對重癥患者進行評估,評價需要進行轉運的重癥患者的名單及轉運風險,在依次轉入相關醫院后,召集重癥骨干力量對重癥患者進行集中救治。鄭霞負責篩選的是武漢市黃陂和青山兩區8家醫院的重癥患者。
“在和各級醫生進行交流的時候,感覺出大家對自己管理患者的深深責任感,他們不停地重復一句話:‘這個人好年輕,應該會有機會的,看看有沒有機會拼一把。’他們努力地為這些病人爭取得到更好的救治條件。”鄭霞在當天的手記中說。“我遇到了一位從天津來馳援的姓李的ICU年輕大夫,他要求留我的手機號碼,目的只有一個,發條病人信息給我,希望為這個患者爭取救治機會,那種急切的表情好像自己幫助的是自己家親人,每個醫生都希望病人能快快好起來,武漢加油!”
“物資供應的缺口似乎越來越大”
“從23號離杭來到武漢,我一直都在金銀潭工作,因為當時走的匆忙,所以除了最簡單的生活用品,防護物品幾乎沒準備。尤其是隨著新冠病例數的上升,物資供應的缺口似乎越來越大,尤其是防護服和口罩。”2月4日,鄭霞在手記中寫道,此前下班后,酒店還會備一個口罩,“而今天已經變成了提醒我們出門時自己多帶一個口罩,以便回來時可以更換,也比如大家得數著防護服進行具體查房人員的安排。”
鄭霞與“戰友”合影。 浙一供圖當天是鄭霞父親的生日,忙了一整天后,鄭霞給父親撥去了視頻電話。“老人家首先用他物理老師的嚴密思維給我解讀了現在的疫情狀況和防控措施,然后給我鼓勁,但是說著說著,他突然哽咽了,匆匆的把手機遞給了媽媽。我知道,他是在擔心我。”
“其實爸爸,別擔心,從我來到這里的每一天,我都感受著各方各面的溫暖和照顧:奔赴武漢的路上,同事領導紛紛電話來詢問是否還有需要的物資,準備隨時郵寄過來;浙江醫療隊赴漢后,盡管武漢封道,醫療隊的老師仍然第一時間把一些防護和生活物資幫我送到酒店;因為長期消毒液和頻繁洗手,手背都破了,沈曄院長囑托科技大學的志愿者胡曦老師送來了護手霜;因為身邊缺乏防護物資,在漢的浙一小伙伴立刻幫我向總隊申請了隔離服10套,梁書記親自電話詳細詢問防護狀況,缺乏的物資,詢問如何才能確保我最及時的拿到必要的防護物資,叮囑我要小心再小心,說醫院會是我堅強的后盾;顧書記安排醫工科老師通過快遞寄出N95口罩和外科口罩;為解燃眉之急,陳作兵院長給我勻出了10個N95。”
“在這里,聲音是我的名片”
“我管的病人中有一位天門的醫生,因為救治病人不幸染病,經過無創輔助后,病情較前有所穩定,我們就像平時在科室那樣,對這樣的患者及時進行了早期康復治療,給他進行了床邊坐起,踏步以及舉‘鹽水瓶’等專門的康復活動操。”在2月7日的手記中,鄭霞分享了自己與一位感染病毒的醫生之間的默契經歷。
“每次我穿著笨重的防護服走進去,因為捂得嚴嚴實實,有時候擔心他聽不清我說話,就會提高嗓音,這才沒幾天,只要我們一進去,只要一開口,無論他與我是面對面,還是背對背,他都能立刻知道那個人是我,完全不需要在衣服上寫名字。”鄭霞說。“所以在這樣的特殊的環境下,聲音已經成為我最好的名片。其實有時候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就是這么簡單,這么默契。”
“今天那位天門醫院的醫生,治療情況已經有好轉,在給患者連續三天進行俯臥位治療后,患者的氧合和呼吸機參數都好轉了,今天下午已經轉到普通病房繼續康復治療了,我和廣州呼研所的桑嶺教授開心地握手慶祝。”2月8日,鄭霞在手記中說。
當日是農歷正月十五。鄭霞如何度過這個特殊的元宵節?“今天回酒店,酒店給我們送來了酒釀丸子,也算是過了元宵吧。但最讓我驚喜的是,晚上6點多,陳作兵院長還帶著幾個同事來我們的房間專門給我們送來了防護服等物資還有家鄉的小菜,鼓勵我們堅守下去。有浙一的大后方做后盾,我們就永遠有一個溫暖的港灣。”
疫情還未結束。接下來,鄭霞和無數默默奉獻的人們還要在不同的崗位上繼續堅守,直到取得最后的勝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