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類型再獲細分首次出土秦軍盾牌遺跡
昨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兩項重大考古成果。經過10年的考古工作,考古人員發掘出了220余件陶俑,考古人員根據陶俑的冠式和鎧甲、服飾的不同,發現原有的下級軍吏俑可以繼續細分為兩個類型。此外,考古人員還首次在秦陵考古中發現了秦盾的遺跡。在另一項針對秦陵外城西側的一號墓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等級很高的墓葬,墓中出土的一件金駱駝證明,在漢代絲綢之路開通之前,中西文化就開始了溝通交流。
下級軍吏俑細分為兩類
北京青年報記者12月30日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到,考古人員在秦始皇陵兵馬俑陪葬坑一號坑的第三次正式發掘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據介紹,此次發掘面積達400平方米,發掘陶俑220余件、陶馬12匹、車跡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筑遺跡等。
此外,出土的220余件陶俑中,考古人員根據陶俑的冠式和鎧甲、服飾的不同,將陶俑分為高級軍吏俑、中級軍吏俑、下級軍吏俑、一般武士俑等幾個等級。“原有的下級軍吏俑可以繼續細分為兩個類型,為俑坑軍陣的排列提供了新的依據和方法。”
考古專家介紹,此次發現的兵馬俑仍可看出軍陣的樣子,大部分秦俑姿態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右臂前曲,右手半握拳,為持長兵器俑;另一類為右臂自然下垂,右手半握拳,拇指蹺起,為持弓弩俑。
考古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件秦軍的盾牌遺跡。考古專家介紹,這件盾牌正面朝下,局部有彩繪,與之前發現的一號銅車上所發現的盾形制一樣,尺寸為其2倍。“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發現秦盾遺跡。”
根據發掘方案的設定,現場采取“保護與發掘同時,展出與發掘同步”的模式。除常規保護外,重要的遺跡移交入實驗室進行保護,到目前為止,已修復陶俑、陶馬100余件,重要遺跡保護20余處。
金駱駝展現中西交流溝通史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自2011年開始對秦陵外城西側的陵區展開詳細的考古調查與勘探工作,并對其中的一號墓進行了發掘。考古專家介紹,在對這處陪葬墓進行發掘時,采用了三維激光掃描、地理信息系統等新技術提取了相關信息資料。
據介紹,秦始皇陵陵西的這批墓葬屬于秦始皇帝陵園有規劃的一處高等級陪葬墓區,有9座大型墓葬,一號墓葬是其中之一。從位置上來看,這批墓葬東西一字排列,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其時代應為同一時期。陵西大墓項目負責人蔣文孝說,關于墓主人的信息目前并不能確定,普遍的猜測是秦朝時的一位貴族,與秦始皇的關系應該很親密。
棺槨位于墓室正中偏南,四周環繞回廊,外側為邊箱,放置大量陶器、銅器、玉器及少量金銀器、鐵器等,中心棺槨還在進一步的清理當中。
其中的金駱駝是目前國內所見最早的單體金駱駝。蔣文孝告訴北青報記者,在秦朝時,中原并沒有駱駝,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在漢代絲綢之路開通之前,中西文化就開始溝通交流,同時也補充了更多的史料來填補空白。
尚無計劃挖掘其他陪葬墓
蔣文孝表示,2011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秦陵外城西側的陵區展開詳細的考古調查與勘探工作,在2013年開始挖掘,并在2019年進入墓室,蔣文孝說:“2019年是收獲最大的一年。”
“挖掘一號墓的目的在于弄清陪葬墓與秦始皇陵的關系,確定秦始皇陵相關區域的邊界,同時也是挖掘出更多歷史的細節”,蔣文孝說,“但出于保護目的,目前暫時沒有計劃對其他八座墓葬進行挖掘。”
文/本報記者 屈暢 實習記者 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