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陌生的環境,您可能不太適應,甚至感到緊張或焦慮,我們能夠理解。希望大家能跟著音樂的節奏,一起放松自己的身體,平復自己的心情。”2月6日下午,湖北武漢江漢方艙醫院內,來自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女護士柔聲說道。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方艙醫院心理疏導小組牽頭人胡德英說,為緩解患者初到方艙醫院的緊張情緒,協和醫院在接管江漢方艙醫院后,率先在方艙醫院引入心理疏導機制,由協和醫院心理咨詢專家小組進駐。
澎湃新聞了解到,在已合計收治超2000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昌和江漢兩所方艙醫院,醫護團隊在如何安撫患者情緒,進行心理疏導方面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成績單背后,有改善患者養療環境、開設廣播臺回應問題知識科普、編印心理手冊引導自我疏導等舉措,也有醫護人員貼心細致服務,用行動闡釋方艙設立的意義和醫護所做的努力。武漢方艙醫院內出現越來越多的“跳舞姐”、“做操患者”。
但不可忽略的是,目前仍然存在患者數量多、專業心理醫生數量少等問題。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高級心理咨詢師、湖北省心理咨詢師協會會長肖勁松2月10日告訴澎湃新聞,社會心理咨詢力量進入方艙進行心理疏導有風險行為,一線醫護人員親身進行心理安撫和患者遠程接受減壓疏導,是目前比較可行的措施。
病人數量多,專業心理醫生數量少
2月5日晚,江漢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接收首批新冠肺炎輕癥患者。
此后,有入住的患者因為服務設施、醫護配置等問題產生不滿情緒,甚至出現患者因不滿踢翻垃圾桶、和其他患者深夜吵架的情況出現。
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心理學博士張純向澎湃新聞解讀,人對于未知的恐懼叫“原始恐懼”,陌生的環境、封閉的空間、“死亡”的威脅,會影響到人的情緒。這種情緒相互感染,能量累加,就會出現焦慮、焦灼、暴躁的情緒反應,輕則表現不滿,重則出現破壞及攻擊的行為。
武昌方艙醫院外景 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當人們的活動范圍小了,社會交往少,自我評價低,又持續生活在一個幽閉狹小的空間里,就極易出現個體的破壞性行為。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情緒是壓力的溢出效應,壓力是情緒的內在動力。如果個體情緒找不到“攻擊的靶標”,就會出現心理學意義上的“代償行為”,這就是這類“方艙效應”的心理動力。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高級心理咨詢師、湖北省心理咨詢師協會會長肖勁松和他的團隊自武漢“封城”之日起,就一直利用專業所長為市民和醫護提供心理方面的幫扶。
他認為,方艙醫院的患者癥狀都較輕,他們面對的除了專業的診療護理方面問題外,還有室內溫度、飯菜質量等生活方面的問題,“實際是后勤保障這種生活管理背后的心理管理,需要心理介入。”
但是這種心理介入又和以前地震這類災區心理救援的情況不一樣,患者住院期間,社會的心理咨詢師進入醫院,一是沒有這個資質,二是也會把他們陷入一種危險的境地,因為他們也沒有受過專業培訓。
肖勁松認為,在患者數量多,專業心理醫生數量少,這樣目前一個的失衡局面下,排除社會心理咨詢力量后,一線醫護人員親身心理安撫和患者遠程接受減壓疏導成為目前比較可行的措施。
他解釋,進入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上學時都學過心理學,只不過大部分畢業后沒有做這方面的工作。由專業團隊對醫護人員做簡單培訓,讓他們成為一個非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可以做一些心理安撫工作。“如果有專業團隊做培訓,就做培訓;如果沒有,就可以求助于社會力量做培訓。”
在對新冠肺炎患者和醫護心理疏導多日后,肖勁松團隊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干預手冊”。
該手冊從確診患者、疑似患者、醫護及相關人員、與患者密切接觸者的干預、有發熱但不愿公開就醫人群的干預等群體的心理干預和減壓措施進行了詳細說明。
按照該手冊,確診、進行隔離治療的患者的心理癥狀一般為麻木、憤怒、恐懼、抑郁、孤獨,或因對疾病的恐懼而不配合、放棄治療等。
在這種情況下,要采取根據患者所能接受的程度,客觀如實交代病情和外界疫情,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協助與外界親人溝通,轉達信息,建立社會支持系統;積極鼓勵患者配合治療;幫助反映問題,盡量協助改善患者就醫環境等措施。
武昌方艙醫院內的患者手持《走進方艙》心理手冊 受訪者供圖編印心理手冊,醫護用行動緩和患者情緒
武昌方艙醫院是此次首批三處改造啟用的方艙醫院之一,計劃容納800張病床。2月5日晚正式收治第一批患者以來,截至2月10日上午8點,已收治467名新冠肺炎輕癥患者。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武昌方艙醫院負責人萬軍2月10日告訴澎湃新聞,針對患者反映的心理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動態改善病人的養療環境,提高患者的取暖和伙食標準。另一方面,通過設立院內廣播臺、編印《走進方艙》心理疏導手冊、成立病友黨總支等形式及時解答大家的問題,避免出現情緒恐慌,進行心理疏導。
此外,一線的醫護人員也通過自身貼心周到的服務來做“無聲”的心理疏導。萬軍說,來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大部分來自外省,很多人都是90、95后,雖然經過了簡單的培訓,但是對于傳染病的知識不是很夠。供暖,對于患者來說舒服,但是對于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感受惡劣。高濕度、高溫度的環境,對體力消耗非常大,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有的累倒了起來還繼續堅持工作。
這種非常專業、信心、耐心,忘我地為病人服務精神其實也感染著每一個患者,患者也就能夠換位思考,情緒緩好很多,出現了很多跳舞做操的患者。
萬軍所提到的《走進方艙》手冊是由援助武漢、入駐武昌方艙醫院提供診療服務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護團隊,根據方艙醫院的特點和患者的常見問題編印下發。
澎湃新聞查閱發現,該手冊從如何做好個人防護到出院標準的解答,從壓力下心理反應識別、如何調節焦慮情緒到呼吸放松、積極暗示、室內鍛煉方法等技術介紹,試圖教會患者在方艙醫院治療期間,如何建立心理防線,戰勝疾病。
湘雅二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在入駐武昌方艙醫院后,看到新冠肺炎形勢嚴峻,幫助患者克服心中的恐慌和不安已是當務之急,便緊急動員院內精神科負責人編寫了該冊子,并在2月7日晚上加急印刷1000冊,發放至每位患者手中。
“一方面是幫助患者減壓,另一方面,也為醫務人員對患者心理問題的識別和疏導工作提供科學指導,保證救治工作科學化、合理化、精準施策。”
另一邊,收治近1600名患者的江漢方艙醫院也在尋求建立醫患溝通渠道,對患者開展心理疏導工作。
江漢方艙醫院護士給患者提供的書籍 受訪者供圖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江漢方艙醫院負責人孫暉2月9日晚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在院內已經開展包括成立包含患者的黨支部,號召患者自助性社會服務;開設院內廣播臺,回答問題科普知識;成立心理疏導組,到一線與患者溝通;建立讀書角等舉措。
“昨天(8日)我們就針對衛生間堵的問題,在廣播中提到要愛護自己的環境,今天情況就要好一些了。”孫暉說。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方艙醫院心理疏導小組牽頭人胡德英說,為緩解患者初到方艙醫院的緊張情緒,協和醫院在接管江漢方艙醫院后,率先在方艙醫院引入心理疏導機制,由協和醫院心理咨詢專家小組進駐。
方艙內,專業的心理疏導還是由心理咨詢室的老師負責,他們單獨建立了一個協和醫院的護士心理疏導群,還有患者熱線,開通了線上咨詢。而咨詢值班的、廣播值班的都是心理疏導志愿者,大家都是在自己閑暇時間值班,志愿者也都拿了心理咨詢師證書。“一些人是基本上沒上班但是志愿去的,已經去了兩天,后面會排班。”
胡德英建議,在志愿者護士當中,選派一定比例是心理咨詢師的護士,這樣可以對患者提供身心方面的護理,是一個很完整的優質護理過程。
廣播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在方艙內發揮溝通作用。
澎湃新聞獲得的一段江漢方艙醫院內部廣播臺播音視頻顯示,2月6日下午,一名協和醫院的女護士輕聲播音一段初來的問候,“初來陌生的環境,您可能不太適應,甚至感到緊張或焦慮,我們能夠理解。”廣播最后放了一段輕音樂,“希望大家能跟著音樂的節奏,一起放松自己的身體,平復自己的心情。”
2月8日下午,廣播臺再次傳來柔和的聲音。“這里是江漢方艙醫院廣播臺,我是協和醫院的醫務人員小婧。元宵佳節本該和家人一起團團圓圓給過年畫上句號,但新冠肺炎的肆虐,讓我們經歷一個平凡的節日……”
胡德英告訴澎湃新聞,廣播主要通過病房的護士把病人的意見收集,然后把大家關心的問題在廣播里進行解答。現在廣播是一天早中晚播三次,結束時播放輕音樂。“我們(在來之后的)第二天的時候唱了《我和我的祖國》,大伙兒都很重視,我們倡導患者如果體力可以的話帶上口罩跟我們一起唱。”
從效果看,現在患者情緒比之前來的時候好很多,網上比較火的“讀書哥”、“跳舞姐”就是一個真實寫照,每天護士都會抽時間帶著大家做些運動。
胡德英向澎湃新聞介紹,方艙內患者為新冠肺炎的輕癥患者,生活能自理,平時休養比較苦悶,做操和跳舞正好可以緩解心情,反響較好。網友擔心的吵到其他人等問題,因為頻次也不是很高,目前并未收到相關投訴。
江漢方艙醫院內的“跳舞姐” 受訪者供圖2月9日,澎湃新聞聯系到拍攝“跳舞姐”的江漢方艙醫院患者何女士,她于5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6日入住位于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入住第二天,她拍下了患者跳舞的視頻。
相比一些患者出現焦慮情緒,何女士顯得十分樂觀。來到方艙醫院后,她沒有因入住條件有限而抱怨,反而是每天更積極去面對生活,看到有患者在跳舞,她也會加入進去一起舞蹈。她常常在朋友圈里曬出自己的一日三餐,懷著感恩的心去面對幫助過她的醫護人員。 “希望大家都能少一點抱怨,多一點理解。”
(實習生 張浩容 李嫻 孟津津 李寧馨 胡友美 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