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果子貍肉可以吃”:童書豈能變屠宰動物手冊?
當百科圖書變成了“菜譜”,甚至成為“屠宰動物手冊”,這樣的“科普”要么是在孩子們心里留下陰影,要么是在誤導孩子們漠視生命。
▲圖片來自網絡。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有網友發現,某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小百科》存在可以吃野味的不當表述。《果子貍》一文中稱,“果子貍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脂肪是化妝品生產中難得的高級原料,可以醫治燙傷,皮毛可做皮手套,尾毛和針毛可制成毛筆和畫筆……”
涉事出版社回應稱,已第一時間通知全國各銷售網點全面下架該書,其他相關事宜正在繼續調查處理中。
2003年由SARS病毒引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至今仍是民眾心中的痛。長久以來,果子貍普遍被認為是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
而自此次疫情爆發以來,不少研究人員認為,新冠肺炎病毒疑似來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野味店。這也將“禁止交易和食用野味”的話題帶入輿論場。
如今,由新冠肺炎引發的疫情阻擊戰仍然形勢嚴峻,這本名為《動物小百科》的童書居然存在可以吃野味的不當表述,難免刺激民眾敏感的神經。
經歷過非典又遭遇這次新冠肺炎后,我們應該明白食用野生動物不僅涉嫌違法,更違背自然規律。野生動物不是饕餮之徒的“口福”,而是越來越脆弱的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珍視野生動物,拒絕食用野生動物,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應該成為一種共識。
更進一步而言,單從兒童心理來說,這本《動物小百科》如此描述野生動物也非常不妥。
“肉可以吃,脂肪是化妝品生產中難得的高級原料,可以醫治燙傷,皮毛可做皮手套,尾毛和針毛可制成毛筆和畫筆……”如此殘忍血腥地描述野生動物,這哪里是《動物小百科》,簡直是肢解動物百科。
如果一本兒童百科圖書大講某種動物植物如何“好吃”、皮毛可以制作成物品,就像告訴孩子象牙可以做筷子一樣。當百科圖書變成了“菜譜”,甚至成為“屠宰動物手冊”,這樣的“科普”要么是在孩子們心里留下陰影,要么是在誤導孩子們漠視生命。
即使編纂者的本意是想讓孩子們了解動物的身體構造,也絕不能通過“全身是寶”這樣血腥的肢解內容來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科普書,本該保持嚴謹,可笑的是,這本書還錯誤百出,疑似把果子貍的圖片配成了小浣熊。
科普圖書對中小學生的教育作用毋庸諱言,作為教師,我就經常給小學生推薦百科類科普圖書。我認為,一本合格的科普圖書,其主旨應該是通過介紹野生動植物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引導孩子們發現生命之美,激發孩子們探索生命奧秘的興趣,懂得珍惜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而不是給孩子科普“果子貍肉可以吃”。
在引發輿論爭議后,這本書已經被下架。但此事留下的教訓,顯然不能就此掀過。有關方面不妨引以為鑒,借此開展自查自糾。更重要的是,這也給兒童圖書編纂者們提了個醒,要加強把關意識,別再給孩子灌輸這類“有毒”的“科普”知識。
□馬長軍(教師)
編輯 陳靜? ?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