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2月13日電 題:提前備耕“打卡”下地 中國田間響起防疫“強音”
作者 付敬懿
資料圖:耕地。 王超 攝選種、曬種、泡種、棚內消毒、除草……本月以來,湖南益陽大通湖區奇志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趙奇志每天早起晚睡,獨自一點點完成育秧準備工作。相較往年,他整整提早了十天。
“雙季稻種植,四月拋秧,三月底播種,二月中旬育秧棚的前期準備工作必須完工,這樣才不會錯過播種季。”今年48歲的趙奇志是遠近聞名的水稻種植“土專家”,每年都要為村鎮多名種糧大戶供應秧苗。
今年,因疫情防控,趙奇志讓本應正月初十返崗的10余名合作社工人,保持待遇在家待工,自己則一肩扛起育秧準備工作。“秧苗的好壞決定了水稻的產量,每一項工作都要精確到位,不能影響到收成。”
立春過后氣溫逐漸回升,作為洞庭湖區優質農產品主要產區的益陽,春耕播種、農業指導、農資配送等春耕備耕工作陸續展開。如何在確保防疫不放松的前提下,讓農業安全復耕?
“下田前先給大家測量一下體溫,做好登記,請大家配合檢查。”在益陽資陽區益田蔬菜種植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前,八一村村醫正逐一對12名務農者進行體溫檢查。該村到田頭勞作的村民每天都要戴好口罩、手套,“打卡”登記。
“200畝蔬菜地里,村民們分散式作業,不接觸少聚集,生產工具專人專用定時消毒。”八一村村支書鐘小平說,疫情當前,必須做好相關防護,規范有序地開展春耕生產。
田間地頭逐漸忙碌起來,流動宣傳車的喇叭聲更頻繁地回蕩在村里每個角落:“鄉親們注意啦!現在是抗擊新冠肺炎的關鍵期,也是復耕復產的關鍵期,請大家在做好疫情防控和自我防護的前提下,搶抓農時復耕復產……”
在益陽南縣南山村,農藝師秦勇也通過“村村響”的大喇叭,指導村民做好當前稻蝦田的春耕備耕工作。“遇到問題沒關系,聽我慢慢說,實在不行還有網上專家在線答疑,大家千萬不要扎堆討論。”
不僅是農業大省湖南,記者檢索公開報道發現,在四川、江西、貴州、山東等中國多地,利用農村廣播“村村響”覆蓋面廣、通俗便捷的優勢,疫情防控與備耕春耕相結合的“鄉音”,正通過固定大喇叭“空中宣傳”、流動宣傳車等,響徹田間地頭。
“從應急大喇叭到村村響,從擴音器到拉桿音響,村里能發聲的設備幾乎都響起來了,天天都在講防疫,反復提醒我們要戴好口罩,安全抓生產。”四川巴中南江縣高塔鎮青春村村民劉德義說,設備里傳出的那些“土話”通俗易懂,更易讓大家接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