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義烏2月13日電(記者 奚金燕 通訊員 龔書弘)2月9日,由傳染病學專家、浙大四院前院長陳亞崗教授率領的浙江310人支援湖北醫療隊正式出發,次日凌晨抵漢,稍作休整,便投身戰“疫”。在方艙醫院奮戰的這些日子,他們是否安好?現場情況如何?牽動著不少人的心。由于現場醫護人員工作高度緊張,通過時斷時續的聯絡,才有了這篇“方艙日記”。
2月10日是醫療隊抵達武漢后的首日,按照工作要求,陳亞崗率領的第三批浙江省醫療隊先行休整,做足必要的防護知識培訓。
晾曬區。供圖“因為這里的工作節奏確實很快,像一個戰場一樣。休整時間非常有限,我們的首戰任務就是接手一家方艙醫院。”陳亞崗說。
記者了解到,這家方艙醫院位于武漢市黃陂區,由體育館改建。到達現場后,陳亞崗發現,現場仍缺乏必要的防護措施。為了加快推進醫院的建設,在梳理完整個醫療隊的建制、制度、組織架構后,他便連夜與李寧等幾名組長前往醫院,指導完善相關的改建方案。
2月11日晚10時許,醫療隊中的第一梯隊在駐地酒店門前集結完畢,包括4名骨干醫生和6名經驗豐富的護士,其中3人來自位于義烏的浙大四院。
“我們很清楚,肩上有責任,更有廣大人民的殷切希望。”浙大四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王新國告訴記者,當天的晚飯還是一樣的普通,但大家很清楚,這可能是最后一頓在“安逸”的環境下用餐,日后戰場之上,寢食條件勢必艱難。
王新國正在方艙醫院內。供圖10多分鐘后,第一班人員抵達方艙醫院,陳亞崗做了開艙前的最后動員。
“接下來開始,有什么情況一定第一時間跟我匯報,困難大家一起克服!”
“現在,全國人民與我們一起在戰斗。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是病患的希望,務必要注重他們的心理疏導。”
“我們是一個團隊,一開始工作節奏慢一點沒關系,一定要互相做好防護監督,首先確保自身萬無一失。”
“來,大家掌心一起,加油!加油!加油!”
當晚準備就緒后,首批9名病患陸續進入這家方艙醫院。截至13日,已經有序收治80名確診患者。
在視頻中,記者看到,方艙醫院主要場地內緊密有序地擺著床位,每一個床頭柜上都擺著一把嶄新的熱水壺。王新國說,之所以稱之為方艙醫院,寓意與諾亞方舟有關,可以說在當前嚴峻疫情之下,為患者搭建起一艘方舟,迎接勝利的曙光。
記者了解到,目前方艙醫院內,患者是按號居住,為合理優化醫療資源,實施人員分批管理。每一班,陳亞崗安排了2名醫生進艙,這2個醫生會負責所有患者診療情況,若病人增多,后續再增加每批入艙醫生的人數。
盡管現場條件比想象中更艱苦,但大家很快就適應了。13日一早,浙大四院外科片區科的護士長吳小萍傳回了幾張大家正在晾曬護目鏡的照片,并留言道,“條件很艱苦,但沒有條件,我們就自己創造條件。”
吳小萍說,護目鏡的數量非常有限,也是唯一可以重復使用的醫療資源,使用后,需要經過消毒液浸泡、沖洗、晾干、擦拭備用。
“找不到可以晾曬的地方,就連夜想辦法,盡可能創造條件。”之后,在一堆荒廢的建筑垃圾中,隊員們翻找到了一捆鐵絲,吳小萍便組織大家在房間一角拉起一道晾衣繩,一個個手動折斷鐵絲,擰成一個個掛鉤形狀,期間,隊員李寧還為此不小心劃破了手指。
“這算是克服了第一個大困難,大家都很興奮。”吳小萍說,除了護目鏡外,其他防護裝備都不能重復使用,但像鞋套之類的也非常有限,大家就用防護服外面的包裝袋來制作,而為了節約每一套防護服,工作期間一律不進食、不上廁所,這也意味著尿不濕成了每一名醫護人員的標配。
那么,目前方艙醫院內的醫療情況如何?對此,陳亞崗告訴記者,經過了解,患者對醫院總體現狀是滿意的,“雖說有諸如洗澡等生活需求方面較難滿足,會有一些困難,但是他們對于我們浙江省醫療隊非常有信心,也很認可。”
陳亞崗說,患者們戰勝病魔的信念,也是鼓舞大家克服困難、堅持工作的動力。在治療方面,按照國家最新指南實施相應的診療,如核酸檢測、血象、胸片等等,若是符合判定標準,方艙醫院會安排出艙。
“雖然暫時不能確定康復時間,但是我們相信武漢人民很快就會收到捷報,預期最近會有一批患者治愈。相信接下來,好消息會越來越多。”陳亞崗說。
而這也是所有醫護人員全力以赴、翹首以盼的未來,正如吳小萍在日記中所說,“我們的使命,就是讓每一個人能夠自由地呼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