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對年輕人來說,每天最好睡足8小時。
這些睡眠建議是怎么來的呢?
主要是基于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
研究表明,睡眠時間與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和新陳代謝異常,抑郁癥和死亡率等各種健康風險之間呈現一種U形曲線關系,曲線的波谷在7-8小時。
這也就意味著每天睡7到8個小時健康風險最低。
最佳睡眠時間每天7-8個小時真的能滿足人體的生理需求,是最佳睡眠時間嗎?
有科學家做了一個并不復雜的試驗給了我們答案。
研究人員招募了15名平均年齡為23歲,沒有睡眠障礙的年輕人進行了一項“睡飽”試驗。
試驗分為兩個部分:
首先,受試者使用可穿戴活動記錄儀和睡眠日記記錄日常睡眠時間,將每天總睡眠時間稱為居家習慣性睡眠持續時間;
然后,受試者進入睡眠實驗室,接受為期14天的睡眠試驗。
14天的睡眠方案包括,前兩天分別為適應夜和基線夜,將床上時間設置為8小時;然后是連續9天的延長睡眠期,床上時間設置為12小時;再然后是1個晚上的完全睡眠剝奪,即強迫打通宵,以及隨后1個晚上12小時的恢復睡眠。
實驗室條件下,睡眠時間是通過多導聯睡眠儀獲得的腦電圖來記錄總睡眠時間,以及各個階段睡眠的時間。
結果顯示,在所有參與者居家習慣性睡眠持續時間平均為7.4小時,范圍為5.8到8.9小時。即使是同一個人,每一天的睡眠時間也存在很大差異,平均6.4小時,范圍更是從最少的2小時到最長的14小時。
實驗室條件下,兩夜睡眠時間沒有明顯差異,平均睡7.4小時。
但是,在接下來的最長可以睡12小時的延長睡眠階段,每晚的睡眠時間存在一個連續的變化過程。
第一晚平均睡眠時間達到了10.6小時,比習慣性睡眠時間平均多出了3.2小時;在接下來每晚睡眠時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但,這種下降從第四天開始基本停止,直到第9天都穩定在一個相當的水平上,平均為8.4小時,范圍從7.3小時到9.3小時。
就是說,在可以管“睡飽”的情況下,受試者平均睡了8.4小時。
這個時間我們可以視為滿足生理需求的充足的睡眠時間,也就是人們應該獲得的最佳睡眠時間。
這個8.4小時的最佳睡眠時間,與日常居家習慣性睡眠時間7.4小時之間存在1個小時的差值,這就是受試者平均每天缺覺的時間,即通常說的睡眠債。
具體到每一位受試者,有2人習慣性睡眠時間與“睡飽”時間沒有差異,說明這兩人日常不缺覺;其他13人缺覺時間介于0.6小時到2.7小時之間。
1小時的睡眠債需要4天“睡飽”才能補回來經過1夜通宵的睡眠剝奪后,第二天的補覺時間延長到了近11個小時,補了近1.5小時。
回過頭來再看,實驗開始前4天睡眠時間長于后5天的最佳睡眠時間,實際上也是對日常習慣睡眠時間不足的“補覺”。
而平均每天約1個小時的“缺覺”,需要連續4天“睡飽”的補覺才能補回來。
腦電圖分析顯示,“補覺”對深睡眠、淺睡眠和做夢的快速動眼睡眠都有回補充。
另外,研究也發現,每一位受試者的最佳睡眠時間與日常習慣睡眠時間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則說明日常睡眠時間首先決定于睡眠的生理需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