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龍場悟道”之后的王陽明,今非昔比,門下的弟子也漸漸多了起來。
王陽明畫像
在這些弟子當中,有一個人叫徐樾,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據歷史記載,徐樾是江西貴溪人,進士出身,先后任禮部侍郎、云南布政使,后來又三次在王艮門下受業,而王艮其實也是王陽明最著名的弟子之一,后來因創立傳承陽明心學的泰州學派而聞名于世。
我們可以想象的是,徐樾這個人肯拜王陽明的弟子王艮為師,當他有幸親自向王陽明請教時,其內心是何等興奮,據說當他見到王陽明,幾乎像信徒朝圣一樣虔敬。
當然,這個時候的徐樾,修習陽明心學仍處于初級階段,只是他也跟其他年輕人一樣,認為自己通過長時間的靜坐,早已領悟到陽明心學的真諦,于是在見到王陽明之后,他便迫不及待地講自己對于陽明心學的見解。
王陽明畫像
但是,這個時候的王陽明,也跟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一樣,徐樾舉例一個,他就否定一個,就這樣一連否定十幾個,一直到徐樾已無例可舉。
王陽明才開始指點道:
“你太執著于事物”
徐樾不理解。
于是王陽明就指著船里蠟燭的光說:“這是光”
徐樾仍然有所疑惑。
王陽明又在空中畫了個圈說:“這也是光”。
徐樾陷入沉思。
王陽明畫像
王陽明沒辦法,只好又指向船外被燭光照耀的湖面說:“這也是光”
這時的徐樾略有所悟。
只見王陽明又指向目力所及之處,然后又說道:“這還是光”
徐樾聽了之后,先是茫然,繼而興奮地跳起來,說:“老師我懂了”
王陽明也笑了,繼續說道:“不要執著,光不僅在燭上,記住這點”
徐樾拜謝而去。
那么,王陽明講“光不僅在燭上,記住這點”,到底有何深意呢?
其實王陽明的意思,蠟燭雖然能發光,但光卻不僅在蠟燭上,還可以在湖面上以及目光所及之處等,甚至可以說,“光”無處不在。
王陽明畫像
為什么?
因為在“光”在心中,一個人只要心中有“光”,“光”便無處不在,如果內心無“光”,那么,“光”便沒有所在之處。
而這其實也是“巖中之花”那個公案所詮釋的主題。
當然,這也是王陽明在“龍場悟道”時,所頓悟的內容,即: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進一步的說,正是由于我們內心有對于“光”的認知,才有識別“光”的能力,繼而在任何地方才有可能見到“光”。
而這其實正是陽明心學當中三大核心之一,即“心即理”。
王陽明故居
所以,當你真正理解王陽明所講“光不僅在燭上”,那你就會明白一個人眼中若只看到陰暗,那么,其實不是這個世界出了什么問題,而是他的心里沒有光明,是他的心態出了問題。
言外之意,一個人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有可能力求扭轉——以至于光明便已不遠。
由此可見,在王陽明看來,真正的光明,只存在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