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
“人生要圓滿,就要有個孩子”
這些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或許在很多人認知中,擁有一個孩子是生命的必需,于是拼盡全力,都想要一個孩子。見證一個生命成長,是很美好的事情。但有時候,故事也并非如此完美。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一對40多歲的夫妻,經歷了一場絕望。他們唯一的孩子在車禍中喪生,讓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猶如天塌。從那之后,妻子日日以淚洗面。為此,她不惜和丈夫去醫院做試管嬰兒。耗盡所有的金錢,終于迎來了一對可愛的龍鳳胎。
新生命的到來,在妻子眼中,是新生活的開始。只是在現實下,原本喜悅的面容卻一點點染上苦澀。因為做試管嬰兒花銷過大,加上兩個孩子各種花費,讓這個家開始搖搖欲墜。何況兩夫妻年紀大了,一個50歲,一個55歲。工作之余,還要帶孩子,每天精疲力竭,休息不夠5小時。這些重擔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后來孩子一天天長大,兩人越來越痛苦,妻子精神出了問題,繼而丈夫被診斷抑郁癥。他們相繼崩潰,從天臺縱身躍下,只剩下兩個10歲懵懂孩子。
這個故事中,令人痛心的是——孩子的到來,本該是救贖,卻成了父母的負擔。父母本是孩子的避風港,卻讓孩子早早失去依靠。對于孩子和父母來說,生命的降臨成為一場災難。
我想起之前大熱電影《何以為家》中,主角贊恩說的一句話,或許道出了真相。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了。
說這話的時候,他臉上沒有12歲孩童該有的天真,而是冷漠和痛苦。
生活中,總有人常問:“為什么要生孩子?”或許是因為喜歡孩子;是期待愛情的結晶;是年齡到了,該生了;是為了傳宗接待,養兒防老;等等等等······每個家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但無論何種原因,主動權永遠都握在父母的手中,孩子從來沒有辦法選擇。TA是被愛的,還是不被愛的;TA是富足的,還是匱乏的..從孕育一個孩子,到陪著TA長大成人,這是一個持續“戰斗”的過程。所謂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善,是父母的“三罪”。說明生孩子所經歷的那十級疼痛,只不過是第一步。接下來的“如何養、如何教”才是最不可或缺的。
因此,在生孩子前,并不是僅僅考慮身體是否具備生育能力就可以,物質、經濟條件、心理因素這些都同等重要。如果孩子從小缺失這部分的能量,那么長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滿,心里都會有一個巨大的空洞,充斥著懷疑、不滿足、沒有安全感。幸運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可以說,父母的愛是孩子一生的基礎。所以為人父母前,記得要“想清楚”。
被網友懟“沒有孩子,你不是女人”的舞蹈藝術家楊麗萍也回應道: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么生長,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飄,甘露怎么凝結。”
生孩子從來都不是必選題。
如果生,希望有一天你的孩子能因為你的愛,由衷覺得:我能夠被生下來,這真的太好了。